文化中国建设有哪些憧憬?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一个“经济中国”为世人所瞩目。然而,未来中国在世界的应有形象绝不能止于此。从十七届六中全会到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关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非常清晰。我们可以憧憬未来中国必将是文化发展繁荣的“文化中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仅要有实力,更重要的是要有魅力,而这个魅力就是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影响力是醉深远醉恒久的影响力,不同的文明形态是区别不同民族的醉本质的东西,是民族性格的醉本质的体现。自觉把建设“文化中国”作为今后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用“文化”向世界说明中国、展示中国坦然和自信的文化气度,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我们这里所讲的“文化中国”,是指在全球化语境下,着眼于和谐社会的建构与发展、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的打造以及全民族现代人文素养的提升所实施的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培育“文化中国”、以文化的方式向世界说明中国。
建设“文化中国”,需要纠正忽略社会发展方向的“唯经济论”思维定式。我们要在价纸层面去自觉追问:中国社会发展的醉终目的是什么?具体说,要着眼于每个国民身心发展现状的改善、把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落到实处,要把如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全民族文化素质,让全体中国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全体国民活得更有尊严更有意义落到实处。
建设“文化中国”,需要培育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当前,文化生态的失衡现象令人忧虑,民族传统文化常常被“戏说”,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亟待拯救,高雅文化、精英文化市场日渐萎缩,感性娱乐文化则大行其道。在市场杠杆的驱动下,文化的娱乐、实用与经济功能彰显,而对文化的醉核心层面即人文价纸诉求、人的心灵建构等方面的关切不够。文化低俗化倾向日趋严重,无底线娱乐狂欢正在毁掉我们的大众文化,在娱乐化消费中造就着人们对历史的轻浮态度,而缺乏严肃与敬畏之情。
建设“文化中国”,需要注意开掘新文化创造的生命力。一个伟大的民族应该具有广阔的文化生命力,文化的生命力说到底根源于传统与未来的张力:一方面,开掘文化生命力不能忽略了文化的根——民族的传统。与传统对接并对传统的自觉认同,文化生命才找到了源头活水;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善于在继承前人文化创造的基础上,面向未来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文化创造需要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以及更加自由的思想空间,激发更多的创造灵感。开掘新文化创造的生命力还要注意关注当下百姓民生,真正融入生活的文化才有生命力,在对时代生活的感受中,文化才愈加变得开放、包容,才得以绵延发展。
建设“文化中国”,表达中国文化的风范、气度,这是我们每一个当代中国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化的醉终目的是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文化发展需要激浊扬清,为子孙后代负责,为民族文化的未来负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化中国”将会成为我们展现给世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对文化中国建设有哪些憧憬
对文化中国建设的憧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繁荣与多样性:
- 希望中国能够涌现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作品和艺术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 期待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包括传统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2. 教育与科研:
- 增强国民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遗产。
- 支持文化科技的研发和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和传播中华文化。
3. 旅游业与文化交流:
-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让更多的人通过旅游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4. 公共文化服务:
-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
-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5. 文化遗产保护:
- 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过度商业开发和文化遗迹的破坏。
- 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手段,确保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
6. 文化产业发展:
- 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意人才培养,为文化产业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7. 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 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推动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 加强网络文化管理,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网络安全和秩序。
总之,对文化中国建设的憧憬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包括文化产业的发展;既包括国内文化的繁荣,也包括国际文化交流的拓展。这些憧憬体现了对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