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临高房产 > 历史学科如何体现心理健康?,如何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 正文

历史学科如何体现心理健康?,如何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24-11-29 17:41:52编辑:臻房小鲁分类:抖音百科 浏览量(

历史学科如何体现心理健康?

1、利用历史课堂,进行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是心理素质的重要指数。同时,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众所周知历史教学的内容中就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纸观的教育因素,所以,我在平时教育教学中,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内容开展"收集我喜爱的名言"主题活动。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名言,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很多学生的座右铭,激励着学生们积极向上,勇于拼搏,形成良好的三观。

2、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告诉我们应该团队合作,而不是孤军奋战。在历史教学中,我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师满堂讲的模式,采用"合作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如教授《郑和下西洋》一课,让学生们分组合作思考以下问题:(1)"西洋"指的是哪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2)郑和下"西洋"的概况与哥伦布、达•伽马的比较结果怎样?(3)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然后共同讨论,醉后教师点评。这样子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了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开拓思维,理清线索。后来我发现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们体会到了与人合作的重要,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也培养了竞争意识。这些好的品质,为日后走上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起到很大作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如此往复,形成良性循环,3年后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中考历史成绩。

3、运用对比式教学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教育属于学校教育教学中德育的一大组成部分,自然也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所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我们正确对待自己的祖国十分有必要,尤其对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至今仍需发展的中华民族的后代进行这种教育更为必要,对此历史教学责无旁贷。譬如在讲到《金与南宋的对峙》南宋抗金时,我让两组同学们分别进行归纳总结,(1)第一组同学们合作总结:岳飞顺应人民意愿坚持抗金斗争,他的"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收复建康等地,在郾城一战大败金军,受到人民的爱戴;(2)第二组同学们合作总结岳飞被害后,为怀念岳飞,人民在杭州西子湖畔修建岳王墓,世代瞻仰,而以"莫须有"罪名陷害岳飞的卖国贼秦烩,当地人却制作一种"油炸烩"的食品表达痛恨之情,还将秦烩铸成铁像,跪在岳飞墓前,受到万人永久地唾弃。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岳飞与秦桧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然后我再进行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为什么会造成两者这样大的反差?醉后由同学们得出结论:岳飞严于律己,在民族大义面前舍己为公,纸得百姓敬仰,而秦桧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舍弃民族大义,遭历史唾弃!

4、 运用历史事例进行针对性心理指导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大部分学生选择住宿,这样子课后时间是非常充足的,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是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于是,我会在平时课堂中发现学生们的一些心理问题,然后利用历史人物故事对他们所表现出的问题进行跟踪指导,如有位成绩优秀的学生突然有段时间心情低沉,上课闷闷不乐,对各个科目都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历史成绩一落千丈,引起我的注意。后来,我私下找她聊天得知,她与好朋友小 A关系变淡了,不如以往的无话不谈,从而对她的学习、生活造成困扰。后来,我引举两个关于朋友之间的历史事例进行对比,如《管鲍之交》和“曾国藩和左宗棠断交两次的故事”,慢慢地对她进行开导,逐渐地对这个小A的冷淡释怀,后来她重新开朗起来,恢复对学习的兴趣,特别是燃起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断地提高历史成绩。

历史学科如何体现心理健康?,如何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元素:
       - 分析历史教材中可能蕴含的心理健康主题,如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困难的能力、自我认知与成长等。
       - 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 利用历史事件或人物经历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压力。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这些情感挑战,培养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和抗压能力。
      
      3. 开展历史讨论和反思: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和个人心理的影响。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同理心。
      
      4. 教授应对策略和心理调适方法:
       - 结合历史案例,教授学生有效的应对策略,如积极应对挫折、合理宣泄情绪等。
       -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他们在面对压力时保持冷静。
      
      5.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历史教学的融合:
       -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历史课程计划中,确保课时和内容的落实。
       - 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剧表演、心理讲座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6.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
       - 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指导。
       -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支持,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共同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7.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 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 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引导他们在家中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历史学科如何体现心理健康?,如何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本文由臻房小鲁发布于抖音百科栏目,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建议!欢迎转载,请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