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经济生活知识是什么?
一、数字乡村建设有什么特征?
数字乡村既是一种发展模式,也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先进乡村形态,有以下特点:
1、网络全面普及
高速、泛在、安全的基础信息网络在乡村深入普及,农村网络与城市网络同质同价同服务。智慧水利、智慧电网、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有力支撑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
2、数字经济深度渗透
数字技术渗透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智慧农田、智慧牧场、智慧渔场等新型农业生产载体成为主流。农村电商成为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出村进城的重要渠道,农产品借助互联网实现标准化、品牌化和价纸化。
3、数字化治理更高效
面向农村的电子政务实现网上办、马上办、少跑快办,打通乡村治理“醉后一公里”,借助互联网不断创新村民自治形式,实现农村三务线上公开,明确村民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农民自治能力。
4、绿色生态可持续
在农业物联网的应用以及现代农业设施的发展下,农业实现绿色规模化发展。对农业投入品实施信息化监管,化肥、农药减量应用得到普及。信息技术和传感设备广泛应用于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保护,农村污染物、污染源全时全程处于被监测状态。
二、数字乡村建设内容有哪些?
1、完善基础是前提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加快,但各地普遍存在农民信息素养不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农村数据资源难以共享等问题。农村数字基础还比较薄弱,应加大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相关领域基础研究投入,推动农业农村领域数字产业化。
2、扩大应用是关键
对农民来讲,眼见为实,当下见效醉好。农村电商、移动社交、数字娱乐在农村普及较快,就是因为简单实用。淘宝村、微商村到现在的直播村出现,也是因为好应用推广。应着眼农业农村实际,开发更接地气、更简单实用的数字应用。
3、改进治理是亮点
如何以成熟的数字应用与乡村治理体系相结合,在发展集体经济、民主监督、移风易俗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应是数字乡村发展重点探索的内容。疫情防控中,一些地方开始探索农村的政务服务数字化,未来很有前景。
4、人才培养是突破
现在农村的问题,重要制约是没有人才,甚至有的地方连人也缺。特别是初期的示范引领者缺失,是数字乡村发展的重要瓶颈。应结合乡村人才振兴,加大数字乡村复合人才的培养,支持数字乡村创新创业,推动数字乡村发展。
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经济生活知识是什么
数字乡村建设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提升等。其经济生活知识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设施建设:
- 网络覆盖:数字乡村建设需要确保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包括光纤宽带、4G/5G移动网络等,以便村民能够接入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
- 物流配送:完善的物流体系对于数字乡村建设至关重要,它可以确保农产品和农资的顺利流通,降低交易成本。
2. 产业发展升级:
- 电子商务: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来源。
- 乡村旅游:数字技术可以提升乡村旅游的体验,如通过VR、AR等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乡村风情,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消费。
- 特色产业: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如特色种植、养殖等,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产业竞争力。
3. 公共服务提升:
- 智慧医疗:通过远程医疗系统,村民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减少因病返贫的风险。
- 智慧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可以打破地域限制,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 社会保障:数字化手段可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如通过社保卡实现一卡通服务,方便村民就医、领取补贴等。
4. 生态环境保护:
- 环境监测: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农村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问题。
- 资源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5. 人才培养与引进:
- 技能培训:针对数字乡村建设的需求,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的数字素养和能力。
- 人才引进:吸引和留住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数字化人才,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总之,数字乡村建设的经济生活知识涉及多个领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