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如何动迁
小产权房动迁涉及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包括补偿安置、权属认定以及法律适用等。以下是一些基本步骤和要点:
1. 确定补偿方案:
- 政府部门通常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小产权房的补偿方案。
- 补偿方案可能包括房屋置换、货币补偿或两者结合等方式。
2. 权属调查与认定:
- 对小产权房的权属进行调查,确认房屋的产权人、共有权人及其份额。
- 确定是否属于违法建筑或违章建筑,并据此确定补偿对象。
3. 协商与签订协议:
- 与小产权房的相关权利人进行协商,就补偿安置事宜达成一致意见。
- 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 申请裁决或诉讼:
- 如果双方无法就补偿问题达成一致,可以向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申请行政裁决。
- 对行政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诉讼,寻求司法救济。
5. 实施动迁:
- 根据补偿方案和相关协议,组织对小产权房进行动迁。
- 动迁过程中应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和和谐。
6. 补偿安置:
- 向被拆迁人支付拆迁补偿款或提供安置住房,确保其基本生活需要。
- 完成补偿安置后,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如注销房屋所有权证等。
需要注意的是,小产权房没有国家颁发的相关证件,也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购房合同在国土房管局也不会给予备案。因此,在动迁过程中,小产权房的权益保护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建议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咨询专业律师或相关机构,以获得更准确的法律意见和帮助。
小产权房动迁按照协议赔偿吗
小产权房动迁的赔偿问题,目前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是,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2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应当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以下称被征收人)给予公平补偿。
如果小产权房的权属存在争议,建议先解决权属问题,在权属明确后再进行拆迁和补偿。若小产权房属于违法建筑,则补偿可能较低或者没有补偿。
参考法律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2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应当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以下称被征收人)给予公平补偿。
第17条规定,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价纸的补偿;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