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尿量
残余尿量是指排尿后膀胱内剩余的尿量。正常人排尿后,膀胱内的残余尿量应少于10毫升。若残余尿量超过此纸,则提示可能存在尿潴留或排尿困难等问题。这种情况可能与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疾病有关。长期残余尿量过多,可能导致泌尿系统感染、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因此,对于中老年男性及有排尿不畅症状的患者,定期监测残余尿量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泌尿系统疾病。
残余尿量是什么意思
残余尿量是指排尿后膀胱内剩余的尿量。正常人的残余尿量应该在50毫升以下,而大于50毫升则被认为是残余尿量增多。
残余尿量的测定可以帮助诊断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残余尿量增多的原因:
* 前列腺增生:由于前列腺肿大压迫尿道,使尿道狭窄,从而减少了尿道的阻力,导致患者排尿不尽,出现残余尿量增多的现象。
* 神经源性膀胱: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异常,如膀胱收缩无力或过度活跃,可能导致患者排尿困难,出现残余尿量增多的情况。
* 尿道狭窄:由于炎症、损伤或先天性因素导致的尿道狭窄,使尿液排出受阻,从而引发残余尿量增多。
* 膀胱结石:膀胱结石在排尿过程中可能卡顿在尿道内口,阻碍尿液的排出,进而导致残余尿量增多。
2. 残余尿量增多的危害:
* 尿潴留:残余尿量增多可能导致膀胱过度充盈,进而引发尿潴留。
* 感染:残余尿量增多容易滋生细菌,从而引发尿路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 结石:残余尿量长时间不能排空,容易形成结石,从而导致排尿困难、尿痛等症状。
因此,如果发现自己的残余尿量增多,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