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xí sāng。在这里,“隰”指的是低湿的地方,“桑”则是指桑树。因此,“隰桑”合起来指的是低湿地上生长的桑树,是古人常用来借指家乡的典故之一。这个词语既描绘了桑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又蕴含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在古诗词中,“隰桑”也常被用作表达思念故乡、怀念故土之情的意象。
隰桑是什么意思
“隰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xí sāng。它主要有两个含义:
1. 低湿的桑田:“隰”字本身的意思是指低湿的地方,“桑”则指桑树。因此,“隰桑”直接指的是生长在低湿土地上的桑树。
2. 桑树茂盛的样子:除了指代低湿的桑田,这个词语有时也用来形容桑树茂盛生长的状态。
此外,“隰桑”在古代文献中也有出现,如《诗·豳风·七月》中的“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生我劬劳,使我善糟糠。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以往,岁岁无穷。”其中的“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可以解释为父母养育我如同桑树之茂盛,给我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
总的来说,“隰桑”这个词语既描绘了桑树生长的具体环境,也隐喻了父母对子女的深厚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