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马寒蝉历史典故
"仗马寒蝉"是一则历史典故,出自中国古代历史记载。故事发生在北魏时期,北方民族鲜卑族的首领拓跋珪统一北方,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珪喜爱诗文,曾征用了许多才子来为他创作诗歌。
有一位名叫鲁敬忠的才子,他写了一首富有音韵的诗歌送给拓跋珪。诗中描述了仗马嘶鸣的壮丽场景,称赞了拓跋珪的英武和统治能力。诗中还提到了寒蝉的声音,用以形容拓跋珪的威严和威力。
然而,拓跋珪并不满意这首诗,认为鲁敬忠只会矫揉造作,无法真实地表现事物。于是他派人命令鲁敬忠改写这首诗,要求他去掉寒蝉的描写。
鲁敬忠感到非常沮丧,因为寒蝉是他诗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于是他决定离开平城,去寻找那个真正能够欣赏他作品的地方。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寓言,用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环境中无法真实地表现自己才能和个性的情况。
仗马什么意思
“仗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zhàng m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在马背上打盹儿,或者比喻骄纵奢侈,不务正业。
这个成语的出处是《梁书·武帝纪上》。原文描述了梁武帝萧衍在睡梦中仿佛看到自己骑在马上打盹儿,醒来后也常常回想这个场景。于是,他下令将宫殿中的马全部放归野外,只有重要人物如侍从和官员可以乘马,这被视为一种约束,也是对那些骄纵奢侈的贵族和官员的警告。
因此,“仗马”这个成语后来就被用来形容那些骄纵奢侈、不务正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