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措施?
1、道路运输防尘
(1)每处施工场地配备洒水车,一般每天洒水4次,上午下午各2次,在干燥炎热的夏季或大风天气,适当增加洒水次数;在居民点敏感地段施工,在大风、干早天气加强洒水工作。
(2)严格落实围挡、覆盖、密闭、喷酒、冲洗、绿化、硬化等防尘降尘措施∶施工场地内主要通道进行硬化处理; 施工营地进出口设置车辆清洗设施,运输车辆应当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村庄距离施工场界较近的设置硬质施工围挡,施工围挡高度不低于 2m。
(3)散流体公路转运采用密闭运输,沿途不抛洒、不扬散、不渗漏∶ 土方和散货物料的运输采用密闭方式,禁止散装运输,运输车辆的车厢配备顶棚或遮盖物,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规定线路行驶,运输路线尽量避开村庄集中居住区。
(4)公路保洁定时湿法机扫,及时洒水降尘,路面无垃圾,车辆驶过无扬尘∶施工便道的路基进行硬化处理,洒水车给路面定期洒水,保证道路表面密实、湿润,防止因土质松散、干燥而产生扬尘;经过村庄附近的施工便道表面使用拆迁碎砖、碎石或草垫铺盖以减少起尘量;采取措施后,运输扬尘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较小。
2、材料堆场防尘
(1)建立管理清单,明确监管责任∶设置管理标识牌,明确监管责任人。
(2)按要求实施了"场地围挡、表面覆盖、湿法作业、密闭运输、车辆冲洗、道路硬化"等扬尘防治措施∶土方、石灰、黄沙、水泥等散货物料禁止露天堆放,黄沙堆场地面硬化,并定期洒水,保证堆垛的湿润,并配备篷布遮盖;石灰、水泥等不宜洒水的物料应贮存在封闭的堆场内;合理调配施工物料,物料根据施工实际进度由产地调运进场,尽量减少堆场的堆存量和堆存周期,车辆进出口设置车辆冲洗装置。通过集中整治,解决沙尘污染,车辆带泥上路、沿途抛撒等问题。
3、路基、路面防尘
施工单位配备洒水车,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洒水降尘,结合道路运输扬尘防治措施。离施工场界较近的村庄,受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相对较大。施工单位配备洒水车,加大村庄附近洒水降尘的频次。
结合道路运输扬尘防治措施,在离施工场界较近的村庄段施工场地设置有高度不低于 2m 的硬质施工围挡, 对挖方产生的弃渣采取遮盖措施,并及时清运至弃渣场处置。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有效减轻施工现场扬尘对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对挖方产生的弃渣采取遮盖措施,并及时清运至弃渣场; 路基路面填筑时,及时压实,未完工路面及时洒水,避免在大风天气进行施工。土方工程作业时,采取洒水压尘措施,缩短起尘操作时间;气象预报风速达到5级以上时,未采取防尘措施的,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作业。
短期内不进行施工的路基、路面覆盖防尘网。
4、灰土拌和防尘
拌合站采用技术成熟、工艺先进、环保达标的设备并配备除尘设施,确保除尘收尘设备运行良好,拌合站四周设置围挡防风阻尘。
沥青烟污染防治措施
选用先进的设备,保证自带除尘设备系统运行良好有效,且封闭性良好。严格控制沥青熔化温度,以免产生过多的有害气体。
要求沥青摊铺作业机械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除尘装置,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的无组织排放。
施工防尘措施
施工防尘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场地准备:
- 清理施工场地,移除可能产生扬尘的植被、垃圾和其他杂物。
- 对裸露的地面进行覆盖,如使用草垫、木屑、石棉等,以减少风蚀和扬尘。
2. 洒水降尘:
- 在施工过程中,定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洒水,保持路面湿润,减少颗粒物的悬浮和扬起。
- 对于易产生扬尘的作业,如挖掘、装载等,应采取湿法作业,即将作业面湿润,减少粉尘扩散。
3. 封闭和围挡:
- 对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加工区、料场等进行封闭,以防止风蚀和扬尘。
- 设置围挡或防护网,限制人员随意进出,减少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物料管理:
- 使用密闭式运输车辆,将物料从堆放地点运至指定地点,减少途中扬尘。
- 对易产生扬尘的物料进行覆盖或洒水,如水泥、沙子等。
5. 设备维护:
- 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磨损产生的扬尘。
- 对于产生高噪声的机械设备,采取降噪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6. 人员培训和管理:
- 对施工人员进行防尘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防尘意识和操作技能。
-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管和管理,确保他们遵守防尘规定,不随意丢弃废弃物。
7. 监测和评估:
- 定期对施工现场的扬尘情况进行监测,评估防尘措施的效果,并及时调整和完善。
- 如发现扬尘污染严重,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污染,保护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