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馆展厅设计流程?
空间规划
展厅设计中的所有工作,脱离了展示内容都是不切实际的,空间的规划、造型的设计、技术的选用等等,都取决于所要展示的主题,要充分考虑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做到“师出有名”,才能事半功倍。空间划分是展示内容与建筑空间结合的过程,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涉及到空间的规模与内容的关联、参展形式与展线流动。作为展览的前提工作规划,需要摸索一下展览的节奏,随着项目的不断开展,很可能会对之前的规划做出不同程度的调整。设计是不断精益求精的过程,所以在整个设计任务中,不断自我修改和追求更好的心境就变得尤为可贵。
氛围营造
不同的展览的内容主旨也有很大的区别,对应的展览氛围也大不一样,它是随着对展示内容的深入而逐渐明朗的一个过程。在还没有看到具体的展项之前,通过展厅的空间氛围,就已经能够感受到展览内容的主题和即将要迎来的展览流程。因此,应当在设计项目之初就开始考虑空间氛围的营造工作。
展项布置
作为展厅里的重点项目和主力展项,技术上多倾向于科普类型手段和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去呈现出生动有趣的展览内容。技术的选择必须要为展厅内容服务,基于展览的目标进行合理的分配。
在进行艺术与技术设计前,展示设计师除进行上述准备外,还应全面了解和掌握必备的技术资料、技术数据,不仅要获得现场建筑图纸,还应对展示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核对图纸及各种技术数据,了解现有设备、设施,结合文字脚本收集相关的设计与技术资料、所需材料的价格、相关政策法规、人文及地志资料等。所有这些均是保证展示设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展墙版式
展墙常用的设计元素,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视频图片等等成为主流的表达方式。科技的进步改变了展览传统的单一的展示方式。常用的有广告机、投影、LED屏、拼接屏等,他们可以充分的融合到传统的排版模式中,使展览形式更加丰富活泼,内容更加具有体验感。展品作为展示内容的重要主体,是展览的不可忽视的部分。而展柜作为展品的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展托的作用是对展品的保护和支撑。
施工计划
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方案经过一定程序审定后即可进入实施施工阶段。首先应进行经费预算和拟定施工进度,在购置展示器材及施工材料后即可组织施工。按期完工后,经主管部门审查、验收合格,可在正式展出之前2-3天进行预展,对预展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修改,之后便可正式展出。
展馆展厅设计注意事项
展馆展厅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需要注意多个方面以确保展览的成功和有效传达信息。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注意事项:
1. 明确目标和定位:
- 在开始设计之前,明确展馆展厅的目标受众、展示目的和整体定位。
- 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兴趣定制设计,确保内容与形式相契合。
2. 整体规划与布局:
- 合理规划展厅的空间布局,确保观众能够顺畅地流动和参观各个展项。
- 考虑展厅的尺度、比例和视觉效果,营造舒适且引人入胜的展示环境。
3. 内容策划与展示设计:
- 深入挖掘展览内容,提炼出核心信息和亮点。
- 设计具有吸引力和互动性的展示方式,如多媒体展示、虚拟现实体验等。
- 确保展示内容清晰、准确且易于理解,避免信息过载或误导观众。
4. 展项与设备选择:
- 根据展示需求选择合适的展项,如展板、展柜、多媒体设备等。
- 确保所有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考虑设备的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5. 材料与色彩选择:
- 选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确保展馆展厅的美观性和耐用性。
- 考虑色彩搭配,营造和谐且富有层次感的视觉效果。
6. 照明与氛围营造:
- 合理设计照明方案,突出重点展项和引导观众视线。
- 利用光影、色彩和纹理等元素营造适宜的展示氛围,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7. 无障碍设计与安全性:
- 考虑不同观众的需求,如提供无障碍通道、坡道等设施。
- 确保展厅内的安全措施到位,如消防设备、紧急出口指示等。
8. 互动与教育性:
- 设计具有互动性的展项,鼓励观众参与并分享体验。
- 引入教育性元素,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展览信息。
9. 预算与时间管理:
- 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控制预算,避免超支。
- 合理安排时间表,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并交付使用。
10. 后期维护与更新:
- 考虑展厅的长期维护和保养需求,制定相应的计划。
- 根据需要进行更新和升级,保持展馆展厅的活力和吸引力。
总之,展馆展厅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目标受众、展示目的、空间布局、内容策划、展项选择、材料与色彩、照明与氛围、无障碍设计、互动与教育性以及预算与时间管理等。通过精心设计和规划,可以打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展馆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