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峙岳(1890年12月17日—1980年5月26日),字介生,浙江杭州人。他是著名的军事将领,曾在国民党军队中担任多个要职。
陶峙岳早年在浙江武备学堂学习,后来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辛亥革命时期,他参与了多次起义和战斗,为推翻清朝统治做出了贡献。后来,他逐渐晋升为国民党军队的将领,并在北伐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陶峙岳积极率领部队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保卫祖国领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深受上级领导和同僚的赞誉。
新中国成立后,陶峙岳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副司令员、海军舰队司令员等职务。他致力于加强海防建设,提高人民海军的战斗力,为保卫祖国的海洋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5年,陶峙岳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开国上将之一。他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和民主监督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陶峙岳受到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迫害。他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坚强的党性。
1980年5月26日,陶峙岳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他的逝世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大损失,但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对陶峙岳生平的简要介绍,如需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