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刑事责任构成是指违反环境保护法规,污染环境,致使严重后果发生,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所应具备的条件。根据中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环境刑事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环境污染罪:当违法者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重大损失时,将被处以刑罚。
2. 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如果违法者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且情节严重,将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3. 投放危险物质罪:对于违反国家规定,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4. 有组织犯罪:对于那些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的活动,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5. 不报、谎报环境污染事故罪:如果违法者对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不报告或者谎报,且情节严重,将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6.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当违法者故意破坏环境资源保护,造成严重后果时,将受到相应的刑罚。
7. 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如果违法者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将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8. 非法狩猎罪:对于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的行为,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9. 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如果违法者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将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10.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如果违法者非法占用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农用地大量毁坏,将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这些罪名和刑罚的具体适用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犯罪的手段、后果、犯罪者的主观恶性等因素来综合判断。在实际操作中,法院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结合案件的具体事实,对犯罪者作出公正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