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迟延履行:当事人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未按照约定的时间履行合同义务。
2. 交付标的物不符合约定:卖方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数量、包装等要求。
3. 交付标的物存在缺陷:卖方交付的标的物存在质量缺陷,影响买方正常使用。
4. 迟延交付标的物:除不可抗力外,卖方未能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交付标的物。
5. 提前交付标的物:卖方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之前交付标的物。
6. 多交付标的物:卖方交付的标的物数量超过合同约定的数量。
7. 交付标的物不符合约定用途:卖方交付的标的物用途与合同约定不符。
8. 未履行保密义务: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保密义务,但一方未履行保密义务导致商业秘密泄露。
9. 违反合同约定: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解除合同的条件和程序,但一方擅自解除合同。
10. 迟延支付价款:买方未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价款。
11. 拒绝履行合同: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拒绝履行合同义务,包括明确表示不履行或通过行为表示不履行。
12. 法律规定的其他违约情形: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其他违约情形。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合同可能对违约情形有不同的规定,因此在具体情况下需要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