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之父”是邓稼先。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浙江杭州人。他在抗战时期曾随父亲去昆明,这使他对原子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45年,他回到北京,进入西南联大学习。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并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邓稼先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到了祖国,投身于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秘密地参与了我国核武器的研发工作。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标志着邓稼先及其团队努力的成果,也为中国的国防实力增添了一份底气。此后,他又参与了氢弹的研发,并在1967年成功爆炸了我国第一颗氢弹。
邓稼先为我国的核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智慧和勇气令人敬佩。然而,在一次实验中,他不幸受到了核辐射的严重伤害,醉终因病去世,享年62岁。
为了纪念邓稼先的伟大贡献,人们将他誉为“两弹之父”。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