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直,小字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他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祖籍浙江金华。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
黄庭坚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他在宋代政坛有所作为,曾担任过地方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但因性格耿直而遭遇排挤。在文学与书法上成就突出,其诗书画号称“三绝”。
他的书法作品有《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等,被誉为“宋四家”之一。在文学上,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诗风清新自然,书法作品被誉为“宋四家”之一。他还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的诗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他在宋代政坛有所作为,曾担任过地方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但因性格耿直而遭遇排挤。在文学与书法上成就突出,其诗书画号称“三绝”。
此外,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在宋代政坛有所作为,曾担任过地方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但因性格耿直而遭遇排挤。在文学与书法上成就突出,其诗书画号称“三绝”。
以上是关于黄庭坚的基本信息,如需了解更多,可以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历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