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公好义
急公好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热情豪爽,见义勇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这个成语出自《旧唐书·孔纬传》,其中描述了孔纬对国家忠诚、对民友爱的高尚品质。在现代社会中,“急公好义”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鼓励人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挺身而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个人品德修养,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当秉持急公好义的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急公好义是什么意思
“急公好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í gōng hǎo yì。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热心公益,见义勇为。其中,“急公”指的是热心公益;“好义”则指喜欢正义。
这个成语出自《旧唐书·孔纬传》,原文是:“纬常谓人曰:‘登科无中秩,归耕有外臣。人臣虽至,不得乘疾马,骑款段,坐绿袍,带剑,犹恐不能显吾忠心,尽吾为国之意耳。’……及黄巢犯京师,纬竟被杀,人皆冤之。”这个故事展示了孔纬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及他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
“急公好义”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担当精神的人,他们关心社会公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见义勇为,无私奉献。
急公好义?
“急公好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í gōng hǎo yì。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热心公益,见义勇为。其中,“急”表示热心,“公”指的是公众,“好”即喜好,“义”则代表正义。这个成语出自《旧唐书·孔纬传》,原文是“纬性慷慨,有口辩,临事敢言,多云引用古义,务在激浊扬清,急公好义,然刚肠寡合,未尝苟合。”这里描述的是孔纬的性格特点,他不仅有着慷慨大方的品质,还敢于直言不讳,总是倾向于弘扬正气,帮助他人。
在历史和文化作品中,有许多人物都展现了“急公好义”的精神。例如,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他在与曹操的交战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道义和忠诚,即使在被俘后也依然保持着这种精神。此外,在现代社会中,“急公好义”也是一种纸得提倡的精神风貌,它鼓励人们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