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蔓不枝”原指文章写得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又指音乐或绘画作品没有多余的修饰,也形容言语或行为纯洁,没有杂乱。这个成语出自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用来赞美莲花的品格高洁,同时也用来比喻事物简洁明了,不繁复。
在现实生活中,“不蔓不枝”常被用来形容人的品行端正,做事有条理,不拖沓,不旁逸斜出。它鼓励人们追求简洁、高效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和浪费。同时,这个成语也提醒人们在言谈举止中要保持清白,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
不蔓不枝是什么意思
“不蔓不枝”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ù màn bù zhī。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文章或事物简洁明了,没有多余的修饰或分支。其中,“蔓”指的是藤蔓或植物蔓延生长的部分,“枝”则是指树木的分支。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上》一诗:“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通株通叶通门户,井落如环涩不关。”这里的“浮萍一道开”用“不蔓不枝”来形容水面上的浮萍,意指它们没有蔓延生长的趋势,也没有分支散开,非常简洁明了。
此外,“不蔓不枝”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或思路清晰明了,没有冗余或杂乱的部分,常用于文学创作、演讲或思考过程中,以表达简洁、明了的意图。
不蔓不枝的蔓是什么意思
“不蔓不枝”是一个成语,原意是蔓生植物的枝叶繁茂,但不拖泥带水,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在这个成语中,“蔓”指的是某些蔓生植物的藤蔓。
具体来说:
1. 蔓的定义:蔓是一种植物,其茎细长而柔韧,通常沿着支撑物攀爬或生长。在“不蔓不枝”中,“蔓”特指这种植物的藤蔓部分。
2. 成语的含义:“不蔓不枝”整体上是形容文章或言语简洁明了,没有多余的修饰和冗余的部分,就像植物的藤蔓一样,虽然繁茂但并不拖沓。
3. 用法与出处:这个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王子安集·滕王阁序》中的“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综上所述,“不蔓不枝”中的“蔓”指的是蔓生植物的藤蔓,这个成语用于形容言简意赅、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