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有多种含义,具体如下:
1. 外交政策:在古代,“对日”可以指与日本进行外交往来或缔结条约。例如,《后汉书》中就有“(光武帝)建武二年,光武帝以冯异为征南大将军,持节出使,持节而北,适见大司马吴汉,遂与俱击破交情甚密的王郎,因迎归洛阳,谓曰:‘卿非但在外将兵,乃有大谋,非常人也。’”其中,“持节出使”可视为一种“对日”外交活动。
2. 文化象征:“对日”有时也用于诗歌、绘画等艺术作品中,象征着中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 历史事件:历史上,如“对日抗战”、“对日索赔”等事件,都体现了中日之间的复杂关系。
综上所述,“对日”的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对日是什么意思
“对日”有多种含义,包括但不限于:
1. 基本含义:“对日”可以理解为对着太阳,或者与太阳相对。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语常用来描述太阳的位置或光线。
2. 时间上的理解:在古代,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称为“更”,其中“子时”是夜晚的十一点到一点,又称为“对日”。在这个时间段,人们通常不会进行劳作,而是休息。
3. 方位上的理解:古人以太阳为参照物辨别方向,“对日”也可以指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四个方向,即“四象”中的“南”和“北”。
4. 军事上的理解:在古代战争中,“对日”也常被用作军事行动的时间概念,如“对日作战”即指在某日的特定时间内进行的战斗。
5. 文化或文学上的理解:在一些文化或文学作品中,“对日”可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或寓意,如代表忠诚、坚定、光明等品质。
此外,“对日”在网络用语中也常用来表示“好像太阳一样”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非常耀眼、有活力。
请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该词的具体含义并合理使用。
张目对日是什么意思
“张目对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zhāng mù duì rì。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瞪大眼睛对着太阳,形容人因害怕或惊讶而瞪大眼睛注视着阳光,也常用来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失态。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句话:“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其中,“张目对日”被用来形容燕国太子丹在易水边上望着秦王嬴政,因恐惧而瞪大眼睛注视着太阳的情景。
此外,“张目对日”在现代汉语中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因为惊讶、害怕等情绪而失态地盯着某物或某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