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八落历史典故
七零八落是一个成语,源自于汉代司马相如《史记·弘农志》中的一句话:“大河上下,顺流而东;七零八落,不可复道。”这句话形容当时漂流在黄河上的建筑物“七零八落”,意为凌乱、散乱无序。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事物杂乱、不整齐、无规律。例如:“这个房间七零八落地摆放着各种物品。”表示房间摆放杂乱无序。
七零八落解释
“七零八落”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ī líng bā luò。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东西散乱,没有条理或秩序。它也可以用来描述事情杂乱无章,或者人声嘈杂、乱七八糟的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通常用于描述事物或场景的杂乱状态。例如:
1. 他把书桌上的书籍和文具七零八落地扔在一边。
2. 当时会场里人声鼎沸,会议议程被七零八落地说得一塌糊涂。
希望以上解释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七零八落”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