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拈来历史典故
清宫宴席上的流言蜚语。这个典故源自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乾隆皇帝在宫中举办宴席款待官员和贵族,而一些官员在宴席结束后,会滥竽充数地编造一些典故、历史故事或者讲述一些与历史人物相关的轶事来显示自己博学多才。
乾隆皇帝对历史非常了解,他平时经常与学士共议历史,所以他很快能识破这些伪造的典故和故事。于是,乾隆皇帝便用“信手拈来”来形容那些编造的故事,意味着虽然他们说得很出神入化,但却是信手拈来的,没有真正的历史根据。
这个典故后来就成了一个形容言谈中信手拈来、无中生有的意思。
信手拈来的出处
“信手拈来”这个成语出自清代文康的《儿女英雄传》第34回:“无如今年人不如昔,信手拈来都不同。”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此外,该成语在句中可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另外,清代王士祯的《香祖笔记》中也有相关记载:“‘信手拈来’,初见甚妙,细想只此四个字即可做首笔,若必求不出,虽百智亦无以加之。”这进一步强调了“信手拈来”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语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