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山倒海历史典故
回山倒海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出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故事讲述战国时期,荀卿和孟子曾经一起游历山水名胜。山中有一座高峰,名为回山,山势险峻壮丽。“倒海”则是指海水倒灌而上。荀卿看到回山后,心生奇想,认为山势陡峭,海水如果能够倒灌而上,则可展现出无比壮丽的景象。
于是,荀卿告诉孟子他的想法,并说服孟子一同前往回山观测倒海景象。他们登上回山,仰望远方的大海,但却无法看到海水倒灌的景象。荀卿顿时感到灰心,他们俩在山上留宿一夜,第二天还是没有看到倒海的奇景。醉终,荀卿颓然离去,但孟子却带着悲切之情对回山情有独钟,欣赏山的壮丽和自然的美。
这个典故寓意着人无法逆天改变自然规律,也让人们深思自然的伟大和人力的渺小。
回山倒海历史典故简短
回山倒海的历史典故简短:
秦始皇修筑长城,将山东百姓迁往北方。在迁徙过程中,为了防止逃跑,秦始皇下令将所有男丁强行阉割,送到边疆去服徭役。其中,有一个叫卢生的人,他不愿意做奴隶,就逃到了山中。卢生对人讲起他在山中的生活,他说:“我本是平原君的门客,但在长平之战中,我立下了战功,平原君就给了我一个封号,让我管理五十多个县。可是,自从长平之战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平原君。我听说他去世了,我连夜离开了,来到了这里。”他的话让人们感到非常惊讶。
后来,有人对卢生说:“我们既然已经到了这里,不如一起回去看望平原君吧。”卢生却笑着说:“这里的风景确实不错,但我是一个囚犯,回去也是死路一条。我听说秦始皇好大喜功,又喜欢被人供奉,如果我能去见他一面,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于是,他开始托人向秦始皇推荐自己。
醉终,卢生不仅见到了秦始皇,还受到了秦始皇的礼遇。然而,他仍然提醒秦始皇不要过于迷信鬼神之说,并告诉他“焚书坑儒”的事情。但秦始皇并没有听进去,醉终导致了“焚书坑儒”的悲剧发生。
这个典故也被称为“卢生入海”,它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不能欺骗他人;同时,也要明辨是非,不要被虚幻的事物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