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专业哪些学校有?
1、华夏传统文化学校。
华夏传统文化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借鉴传统“六艺”思想,在教授儒释道三家经典的基础上,开设古琴、书法、绘画、泥塑、茶、女红、武术、太极等中国传统技艺类课程。
以传统文化作为成长的土壤,除了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文化底蕴,更能帮助他们学会生活,提高美学鉴赏能力等人文素养,像古人一样诗意地栖居,醉终达到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目标。
2、安徽庐江传统文化教育学校
学校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爱国爱民为前提,以承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培养承传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义务教育工作者及工作人员。二〇〇九年八月,我校被“全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工作委员会”定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依据圣贤教诲,采取替补制招生办法,学生一律从预科班替补到长期班学习,采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管理模式,以《弟子规》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以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为核心内容;
开设的课程有《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三字经》、《了凡四训》、《古文观止》、《中国通史》等,另外还开设了才艺技能的培训课程,如国画、书法、剪纸、篆刻、茶艺等,课程学习采取“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的方法,把经典与学习、生活、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融为一体。
3、瑞林书院
河北省瑞林传统文化书院(瑞林国学教育集团),坐落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背靠封龙山,毗邻龙凤湖。河北省瑞林传统文化书院与高校合作开展国学学历教育。
每年通过国家高考招收全日制计划内“国学方向”专业学生,在书院系统学习传统文化及国学实训课程,毕业获得国家统招正规大专学历。同时书院国学中技教育开设有国学幼教、商业礼仪、航空服务、护理等专业,积极为社会培养国学底色专业实用人才。
4、秦皇岛市民族学校
国学特色:《弟子规》为德行教育的根本,并设置经典学习体系,使《弟子规》像空气一样,落实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依据本校教学经验,科学设置课程体系。职高分为国学班和艺考班,国学班集中精力学习传统文化内容;艺考班开设国家规定的文化课,结合我校经典、太极、书法等特色校本课程,参加书法艺考。
5、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学院
在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召唤下,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教育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著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专家的倡导与支持下;
由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北京中视昊基文化传播中心联合创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学院”,邀请海内外有关儒学、国医、戏曲、民族音乐、文物鉴赏、书画、武术、茶艺、养生、古园林建筑、民族服饰等方面的著名国学泰斗、导师、专家、教授担纲任职,打造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队伍,以率先开办传统文化专业教育学院,走国学教育创新之路。
传统文化的大学
“传统文化的大学”是一个将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概念。以下是一些关于在大学中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建议和措施:
1. 课程设置:
- 在大学的课程体系中加入传统文化课程,如中国古典文学、历史、哲学、书法、绘画、音乐、戏剧等。
- 开设选修课,让学生根据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如茶艺、武术、国画、古建筑等。
2. 校园文化活动:
- 组织传统文化节、文化周等活动,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传统手工艺展、戏曲表演、古籍展览等。
- 举办讲座和工作坊,邀请专家学者或民间艺人来校传授传统文化知识。
3. 师资队伍:
- 邀请具有传统文化背景的教师或学者来校任教,他们能够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教授学生传统文化知识。
- 对现有教师进行传统文化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
4. 实践教学:
-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建筑、历史遗址等,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
- 开设实践课程,如传统手工艺制作、茶道体验、武术练习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精髓。
5. 国际交流:
- 与其他国家的大学进行文化交流,共同举办传统文化节或研讨会,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 鼓励学生参加国际文化交流项目,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6. 校园环境:
- 打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如布置古典风格的建筑、悬挂历史名人的匾额等。
- 利用校园媒体宣传传统文化知识,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通过这些措施,大学可以成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