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所共知历史典故
有许多历史典故是人所共知的,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
1. 吴刚捧月:吴刚是中国神话中的人物,他因为触怒了天帝而被罚在月亮上砍树,这个典故形容人们永远也做不完的事情。
2. 唐僧取经:《西游记》中的故事,唐僧带领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去西天取经,典故意味着艰难困苦的事情要坚持下去。
3. 红颜薄命:出自古代诗人杜牧的《秋夕》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形容美女容易遭遇命运的不幸。
4. 楚河汉界:战国时期楚国和汉国的分界线,后来用来形容严重的对立关系。
5. 守株待兔: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意指农民守着株上的韭菜等待兔子撞树而死,后来形容坐等外来的好事或机会而不主动努力。
以上仅为部分历史典故,还有许多其他的知名典故存在于不同的文化和历史中。
人所共知和众所周知的区别
“人所共知”和“众所周知”这两个短语在含义上非常接近,都表示某件事情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微妙的区别。
1. 使用的语境:
- “人所共知”通常用于描述某个事实、情况或信息被大众所普遍知晓。它强调的是这个事实或信息的广泛传播和认知。
- “众所周知”则更常用于法律语境中,表示某个法律条款、规定或案件是大家都知道的,或者某个法律原则、惯例被普遍接受和认可。
2. 侧重点:
- “人所共知”侧重于事实或信息的普遍性和广为人知的状态,不特别强调其正确性或合法性。
- “众所周知”则可能涉及到对某个法律条文或规定的认同,或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普遍认识,它可能包含了对正确性的默认或确认。
3. 引证用法:
- “人所共知”在句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书面语。
- “众所周知”在句中可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也可作状语,但一般不用于书面语。
总的来说,“人所共知”和“众所周知”在含义上非常接近,都表示某件事情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在使用的语境、侧重点和引证用法上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个短语可以互换使用,但具体使用时还需要根据语境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