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税罪与妨害公务罪的区别是什么
抗税罪与妨害公务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体上的区别:抗税罪的主体仅限于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而妨害公务罪的主体则包括行为人(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和单位。
2. 客观方面的不同:抗税罪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而妨害公务罪则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3. 客体上的区别:抗税罪侵犯的是税收征管活动和制度,而妨害公务罪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此外,两者的主观方面也有所不同。抗税罪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逃避缴纳税款的目的;而妨害公务罪则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犯罪故意。
参考条款:
1. 《刑法》第二百零二条: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金。
2.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抗税罪和妨害公务罪
抗税罪和妨害公务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它们在法律上有明确的定义和构成要件。以下是对这两种犯罪的详细解释:
### 抗税罪
抗税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该罪的客观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如果使用暴力方法抗税,致人重伤、死亡的,将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抗税罪的主体仅限于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应当纳税而故意采用暴力、威胁手段抗拒缴纳税款,目的是为了逃避缴纳税款。
### 妨害公务罪
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和国家机关的权力。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且情节严重。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 区别
1. 主体上的区别:
* 抗税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
* 妨害公务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人。
2. 客观方面的不同表现:
* 抗税罪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 妨害公务罪则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3. 客体上的区别:
* 抗税罪侵犯的是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
* 妨害公务罪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和国家机关的权力。
4. 主观方面的不同:
* 抗税罪表现为故意,并且以逃税为目的。
* 妨害公务罪表现为故意,并且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为目的。
总之,抗税罪和妨害公务罪虽然都是涉及税务和暴力威胁的犯罪行为,但它们在主体、客观方面、客体和主观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