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卖文物罪遵循怎样的原则来认定
倒卖文物罪的认定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文物管理制度。
2. 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买卖、走私、盗窃、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文物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各种文物,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纸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等。
3. 行为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 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以营利为目的。如果行为人出于故意制造假文物,进而进行销售,则不构成本罪。
根据《刑法》第三百二十六条的规定,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特定情形,如伪造货币、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或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法律规定了更严厉的刑罚。
参考条款:
1. 《刑法》第三百二十六条: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一)伪造货币的;
- (二)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
- (三)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的;
- (四)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倒卖文物罪怎么判
倒卖文物罪的判罚主要根据犯罪事实的严重程度来判定。具体判罚如下:
1. 情节严重:若犯罪分子的行为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则属于“情节严重”,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文物价纸较大的;
- (二)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文物经营业务的;
- (三)歪曲、篡改、伪造、盗掘、偷盗或者非法侵占文物的。
2. 单位犯罪:若为单位犯罪,则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参考条款:
1. 《刑法》第三百二十六条: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2.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