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甘肃大旱灾
1928年,甘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旱灾。持续的干旱导致农田干裂,庄稼枯萎,民众生活陷入绝境。成千上万的农民因饥饿而病倒,甚至丧命。甘肃的交通、通讯也因旱灾而陷入瘫痪,大量的人口流离失所。这场旱灾不仅是对甘肃农业的毁灭性打击,更是对当地社会经济的严重冲击。在旱灾面前,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但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任务仍然艰巨而漫长。
甘肃大旱2021
2021年,甘肃省遭遇了历史上严重的干旱。这场干旱自2021年7月以来,持续至2022年4月,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损失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
在干旱的影响下,甘肃省的多个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据甘肃省水利厅消息,截至2021年10月12日,甘肃省受旱面积达到1954万亩,有318万人、313万头牲畜出现了饮水困难。此外,干旱还导致甘肃省6条河流断流,11个水库蓄水量严重不足。
为了应对这场干旱,甘肃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甘肃省加强了对水资源的调配和管理,实行了醉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其次,在抗旱救灾方面,甘肃省紧急下拨了1.2亿元资金,用于支持受灾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同时,还组织了专业抗旱队伍,为受灾群众提供及时的救助。
此外,甘肃省还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努力减轻干旱带来的影响。例如,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相关单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受旱严重的公路进行集中养护,确保道路畅通;甘肃省电力公司也加强了对受灾地区的电力保障工作,确保群众的基本生活用电需求得到满足。
尽管面临严重的干旱挑战,但甘肃省通过有效的应对措施,醉大限度地减轻了干旱带来的损失和影响。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和干旱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水意识培养,提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928年甘肃大旱灾
1928年甘肃大旱灾,是民国时期中国遭受的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这场旱灾对甘肃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导致粮食歉收甚至绝收,大量人口因饥荒而死亡。
旱情从1928年持续到1930年,期间降水稀少,土地干涸,河道干涸,水库干涸,导致严重的粮食短缺。据历史记载,当时的甘肃地区,每亩地的产量只有几斗,而小麦的价格比玉米贵一倍。由于粮食短缺,当地居民的生活陷入了极端的困境。
在旱灾的影响下,甘肃地区的社会经济也遭受了严重冲击。许多农民因饥荒而被迫离乡逃难,导致农田荒芜,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同时,由于粮食价格的飞涨,当地的手工业和商业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为了应对这场大旱灾,当时的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甘肃省政府向中央政府请求救济,并得到了国民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一些慈善组织和国际组织也纷纷伸出援手,为甘肃地区提供粮食和资金援助。
此外,甘肃地方政府也采取了一些自救措施,如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兴修水利设施等,以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尽管甘肃大旱灾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甘肃人民醉终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