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馆展厅设计流程?
空间规划
展厅设计中的所有工作,脱离了展示内容都是不切实际的,空间的规划、造型的设计、技术的选用等等,都取决于所要展示的主题,要充分考虑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做到“师出有名”,才能事半功倍。空间划分是展示内容与建筑空间结合的过程,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涉及到空间的规模与内容的关联、参展形式与展线流动。作为展览的前提工作规划,需要摸索一下展览的节奏,随着项目的不断开展,很可能会对之前的规划做出不同程度的调整。设计是不断精益求精的过程,所以在整个设计任务中,不断自我修改和追求更好的心境就变得尤为可贵。
氛围营造
不同的展览的内容主旨也有很大的区别,对应的展览氛围也大不一样,它是随着对展示内容的深入而逐渐明朗的一个过程。在还没有看到具体的展项之前,通过展厅的空间氛围,就已经能够感受到展览内容的主题和即将要迎来的展览流程。因此,应当在设计项目之初就开始考虑空间氛围的营造工作。
展项布置
作为展厅里的重点项目和主力展项,技术上多倾向于科普类型手段和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去呈现出生动有趣的展览内容。技术的选择必须要为展厅内容服务,基于展览的目标进行合理的分配。
在进行艺术与技术设计前,展示设计师除进行上述准备外,还应全面了解和掌握必备的技术资料、技术数据,不仅要获得现场建筑图纸,还应对展示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核对图纸及各种技术数据,了解现有设备、设施,结合文字脚本收集相关的设计与技术资料、所需材料的价格、相关政策法规、人文及地志资料等。所有这些均是保证展示设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展墙版式
展墙常用的设计元素,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视频图片等等成为主流的表达方式。科技的进步改变了展览传统的单一的展示方式。常用的有广告机、投影、LED屏、拼接屏等,他们可以充分的融合到传统的排版模式中,使展览形式更加丰富活泼,内容更加具有体验感。展品作为展示内容的重要主体,是展览的不可忽视的部分。而展柜作为展品的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展托的作用是对展品的保护和支撑。
施工计划
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方案经过一定程序审定后即可进入实施施工阶段。首先应进行经费预算和拟定施工进度,在购置展示器材及施工材料后即可组织施工。按期完工后,经主管部门审查、验收合格,可在正式展出之前2-3天进行预展,对预展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修改,之后便可正式展出。
展馆展厅设计流程怎么写
展馆展厅设计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一、前期准备
1. 需求分析:
- 与客户沟通,明确展厅的主题、目标受众、展示内容等。
- 收集相关资料,如历史资料、产品样本、图片等。
2. 概念设计:
- 初步构思展览的概念和布局。
- 确定整体风格,如现代感、古典风、科技感等。
- 制定设计草图,包括平面布局、立面设计、色彩方案等。
二、详细设计
1. 平面布局设计:
- 确定展览空间的功能区域划分。
- 设计展板的位置和大小。
- 规划通道、展示台、休息区等辅助空间。
2. 立面设计:
- 根据平面布局进行立面设计,包括展板、展柜、装饰物等。
- 选择合适的材料,如木材、金属、玻璃等。
- 考虑照明和标识系统。
3. 多媒体设计:
- 如果需要,设计多媒体展示系统,如触摸屏、投影仪、虚拟现实等。
- 编写多媒体内容脚本,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4. 互动体验设计:
- 考虑观众参与和互动的需求。
- 设计互动展品,如游戏、模拟体验等。
- 提供清晰的指示牌和讲解服务。
三、施工与实施
1. 施工准备:
- 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签订合同。
- 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 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秩序。
2. 现场施工:
- 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保尺寸准确。
- 完成展板、展柜、多媒体设备等的安装。
- 进行墙面处理、地面铺设等工作。
3. 系统调试:
- 对多媒体系统和互动体验设备进行调试,确保正常运行。
- 检查照明、音响等系统的效果。
四、验收与交付
1. 验收:
- 邀请客户参与验收过程,检查展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 解决验收中发现的问题。
2. 交付:
- 提供展厅的钥匙和相关资料。
- 培训客户的工作人员,确保他们能够正常使用展厅。
- 提供后期维护和保养服务。
五、后期更新与维护
1. 内容更新:
- 根据需要更新展厅内的展示内容。
- 添加新的展品或信息,保持展厅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2. 设施维护:
- 定期检查和维护展厅内的设备,如照明、音响等。
- 清洁展板、展柜等表面,保持整洁美观。
通过以上流程,可以确保展馆展厅设计的顺利进行,并醉终呈现出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展览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