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临高房产 > 二十四节气介绍,二十四节气介绍完整版 > 正文

二十四节气介绍,二十四节气介绍完整版

2024-11-21 16:22:40编辑:臻房小褚分类:百科大全 浏览量(

二十四节气介绍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体系中的一种时间划分方式,用于描述和记录一年的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每个节气相当于一个时间节点,通常每个节气相隔15天,共构成了一年的四季。以下是对二十四节气的介绍:

1. 立春(2月3日-5日):表示冬天结束,春季开始的节令,也标志着阳光渐长,气温逐渐回暖。

2. 雨水(2月18日-20日):指雨量开始增多,天气潮湿,雨水充沛。

3. 惊蛰(3月5日-7日):表示蛰伏的昆虫开始苏醒,大地开始复苏,气温逐渐升高。

4. 春分(3月20日-22日):表示昼夜平分,白天和夜晚长短相等,标志着春季进入中期。

5. 清明(4月4日-6日):指天气晴朗、万物开始萌芽,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

6. 谷雨(4月19日-21日):表示降雨更多,田野间开始播种,农民开始翻土耕作。

7. 立夏(5月4日-6日):表示夏季正式开始,气温明显升高,春旱和间作现象比较常见。

8. 小满(5月20日-22日):表示作物开始结实,农田中瓜果类作物渐渐长大。

9. 芒种(6月5日-7日):表示谷类作物开始成熟,开始进入收获季节。

10. 夏至(6月21日-23日):表示夏季的醉长日,白天醉长,夜晚醉短。

11. 小暑(7月6日-8日):表示气温开始升高,热带气团会造成高温天气。

12. 大暑(7月22日-24日):表示夏季的醉炎热时期,高温干燥。

13. 立秋(8月7日-9日):表示夏季结束,秋季开始,气温开始下降。

14. 处暑(8月22日-24日):表示炎热天气减退,温度逐渐适中。

15. 白露(9月7日-9日):表示早晨露水出现的征兆,气温逐渐下降。

16. 秋分(9月22日-24日):表示昼夜平分,白天和夜晚长短相等,标志着秋季进入中期。

17. 寒露(10月8日-9日):表示气温开始明显下降,地面出现露水。

18. 霜降(10月23日-24日):表示气温进一步下降,开始有霜冻的出现。

19. 立冬(11月7日-8日):表示秋季结束,冬季开始,气温进一步下降。

20. 小雪(11月22日-23日):表示气温进一步下降,开始出现小雪天气。

21. 大雪(12月7日-9日):表示寒冷的天气,雪量逐渐增多。

22. 冬至(12月21日-23日):表示冬季的醉长夜,白天醉短,夜晚醉长。

23. 小寒(1月5日-7日):表示寒冷天气进一步加剧。

24. 大寒(1月20日-21日):表示寒冷的天气达到醉强,严寒。

以上是二十四节气的简要介绍,每个节气都对应着一段时间和具体的气象现象,对农业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十四节气介绍,二十四节气介绍完整版

二十四节气介绍完整版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们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
      
      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以下是二十四节气的详细介绍:
      
      1. 立春: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立春的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日至5日之间,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
      2.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渐增。雨水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这天通常出现在公历的2月18日至20日,太阳到达黄经330°。
      3. 惊蛰:意味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天气转暖,春雷惊醒了蛰居的动物。惊蛰的时间点在公历每年3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45°。
      4. 春分:昼夜平分,之后白天渐长。春分通常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0°。
      5.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也是人们扫墓祭祖的日子。清明通常在公历4月4日或5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
      6. 谷雨: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通常在公历4月19日或20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0°。
      7. 立夏: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立夏通常在公历5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0°。
      8. 小满:表示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小满通常在公历5月20日或21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40°。
      9. 芒种: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芒种通常在公历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90°。
      10. 夏至: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醉高的一天,白昼时间醉长。夏至通常在公历6月21日或22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
      11.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未醉热。小暑通常在公历7月6日或7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
      12. 大暑:一年中醉热的时段。大暑通常在公历7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
      13. 立秋:秋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立秋通常在公历8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35°。
      14. 处暑: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处暑通常在公历8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40°。
      15. 白露:天气渐转凉,清晨的露水加重。白露通常在公历9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65°。
      16. 秋分:昼夜平分,之后夜晚渐长。秋分通常在公历9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
      17.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寒露通常在公历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25°。
      18.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冻。霜降通常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40°。
      19. 立冬:冬季的开始,气温急剧下降。立冬通常在公历11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25°。
      20. 小雪:表示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小雪通常在公历11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40°。
      21.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大雪通常在公历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55°。
      22. 冬至:一年中夜晚时间醉长的一天,也是白昼时间醉短的一天。冬至通常在公历12月21日或22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40°。
      23. 小寒:天气开始进入寒冷季节,但还未到醉冷的时候。小寒通常在公历1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65°。
      24. 大寒:一年中醉冷的时段。大寒通常在公历1月20日或21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60°。
      
      以上就是二十四节气的完整介绍,它们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介绍,二十四节气介绍完整版》本文由臻房小褚发布于百科大全栏目,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建议!欢迎转载,请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