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仪是什么意思
凤仪是一个汉语词汇,一般指的是凤凰展翅飞翔的美丽姿态。它也可以用来形容女子的风采、仪态或气质,意味着高雅、美丽、典雅的形象。在古代诗文中,也有描写皇后或贵妃的凤仪的用法。
凤仪出处
“凤仪”这个词语主要来源于古代中国的经典文献,其含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原意:“凤仪”一词的本义是指凤凰的仪态。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平与繁荣,因此,“凤仪”也常被用来形容英俊的姿容。
2. 出处:
- 《尚书·益稷》中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这句话描绘了箫韶之曲连续演奏九遍,凤凰也随乐声翩翩起舞的盛况。
- 《诗经·大雅·卷阿》中有“凤凰来仪,天下大和”的诗句,表达了凤凰出现预示着国家安详、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景。
3. 后世引申:在后世的文化传承中,“凤仪”一词逐渐被用来比喻英俊的姿容,这一用法在诗词文赋中尤为常见。例如,宋代苏轼的《洗儿戏作》诗中有“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里的“愚且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幽默诙谐的引申,暗指孩子像凤凰一样具有高贵的姿态。
综上所述,“凤仪”这个词语源于古代中国的经典文献,并逐渐引申为形容英俊姿容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