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作者简介
《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古代史书,由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撰写。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子长,号东野,汉族,河南光山人。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有很高声望的理学家。
司马光生于宋仁宗元祐九年(1019年),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他聪明才智过人,早年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对历史学的浓厚兴趣。他曾经师从程颢和周敦颐两位理学大家,深入研究儒家经典文化,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司马光在政治上也有杰出的成就。他曾经任职于宋真宗、宋仁宗和宋英宗时期的重要职务,包括刑部侍郎、副相、宰相等。他以清廉正直、勤勉尽责的作风广受赞誉,并在政治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和政策建议。
而《资治通鉴》则是司马光醉重要的学术成就之一。他历时19年(1084年-1086年)完成了这部巨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次修订和补充。《资治通鉴》以纪实的方式,以年代为序,从周朝春秋时期开始,细致地记录了中国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变迁。该书以客观、全面、精确的史料和严谨的分析赢得了广泛的好评,被誉为中国史书之冠。
司马光在历史学领域的贡献被誉为“通鉴之祖”,他对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史料收集和整理方法,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评价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他的学术成就使他成为了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同时,他的政治理念和清廉正直的作风也为后人所称道。
资治通鉴作者简介及作品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他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省光山县),是北宋中期宰相、太子太师司马池的六世孙。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这部书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司马光在创作《资治通鉴》时,广征博采,精心选择史料,历时十九年完成。他在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时,注重实录,不虚美、不隐恶,力求真实客观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他还运用精湛的史学技巧和深邃的历史见解,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刻剖析和评价,使得《资治通鉴》成为一部具有高度思想价纸和学术价纸的史书。
此外,《资治通鉴》还被誉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杰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