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临高房产 > 怎样解释共同犯罪犯罪形式有哪些(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 > 正文

怎样解释共同犯罪犯罪形式有哪些(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

2024-12-31 00:51:18编辑:臻房小李分类:百科大全 浏览量(

怎样解释共同犯罪犯罪形式有哪些

共同犯罪,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其特征是:行为人之间有共同的认识因素,即对犯罪行为有共同的认知;有共同的意志因素,即对犯罪行为有共同的意愿和追求,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任意共同犯罪,也称为普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则不能以共同犯罪论处。

2. 排除式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的行为人在共同实施犯罪时,其中一人因年龄、精神障碍或其他原因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不构成犯罪,而由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

3. 附加式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在实施犯罪前有共谋,但随后分别实施犯罪行为,且犯罪行为之间存在方法与目的或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4. 帮助式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但其中一人为实施犯罪提供帮助,如提供工具、信息、资金等。

5. 促成式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相互协作,共同实施犯罪行为,但其中一人的行为使犯罪行为得以发生或使犯罪行为更易于实施。

6. 分赃式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并将所获得的财物进行分割。

参考法条:《刑法》第二十五条。

怎样解释共同犯罪犯罪形式有哪些(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

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是刑事犯罪的一种形式。其构成条件包括:

1. 行为人之间有共同的认识因素:即对犯罪行为有共同的认知,包括对犯罪行为存在共同的了解、对犯罪对象有共同的感知等。

2. 行为人之间有共同的意志因素:即对犯罪行为有共同的意愿和追求,包括对犯罪行为的实施有共同的意愿、对犯罪结果有共同的期望等。

3. 行为人之间有共同实施犯罪的行为:即有共同的行动,包括采取共同的行动方式、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等。

共同犯罪的形式包括:

1. 任意共同犯罪:指二人以上共同构成犯罪,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意志联系,如果一方为过失犯罪,另一方为故意犯罪,则只能成立故意犯罪的一方是共犯人。

2. 必然共同犯罪:指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意志联系,如果一方为过失犯罪,另一方为故意犯罪,则两者必定成立共犯。

3. 管制共同犯罪:指二人以上共同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实施犯罪行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意志联系,如果一方为过失犯罪,另一方为故意犯罪,则两者必定成立共犯。

4. 侵占共同犯罪:指二人以上共同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意志联系,如果一方为过失犯罪,另一方为故意犯罪,则两者必定成立共犯。

总之,共同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犯罪形式,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形式才能构成。

怎样解释共同犯罪犯罪形式有哪些(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本文由臻房小李发布于百科大全栏目,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建议!欢迎转载,请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