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临高房产 > 心理健康课评课标准?(心理健康课评课标准及要求) > 正文

心理健康课评课标准?(心理健康课评课标准及要求)

2024-11-10 13:24:51编辑:臻房小费分类:百科大全 浏览量(

心理健康课评课标准?

一、确定适合的主题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要有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对学生所处年龄段、学段常见的基本的心理规律和心理特点有所了解和把握。

2、符合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

心理课的开展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才能使学生获得醉直接的心理经验。

3、要解决学生中真实存在的具体问题。

心理课的主题选择要敢于和善于用心理学的态度和方法去探讨,解决学生真实存在的具体问题。

4、要了解学生已具备的基础。

同一个内容,同一个活动,如果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几次重复,实在浪费而乏味。了解学生其他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的学习情况。

5、要避免主题范围太大。

6、要避免双主题或多主题。

二、明确教学目标

1、教学设计和实施要服务于教学目标。

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教师头脑中始终要以主题思想和教学目标为主线,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的选择和设计,都要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2、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避免太大/高/多/小(低龄化)。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目标越小、越具体清晰、越有针对性就越容易达成;反之,如果目标定的过高或者过多,教师在实践中不好把握,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不能真正指导教学。

3、目标要体现认知、情感、行为三维综合。

4、目标要有层次性。

心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课程总目标主题或单元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三个层次。

目标的层次性还体现在目标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递进。

三、辅导思路清晰

辅导思路是整个辅导进程的作战地图,教师教师应当把辅导的基本步骤仔细想清楚,并且要多考虑几种可能出现的学生反馈的角度以及自己应对的策略。

1、教案的编写。

①教案题目

②授课教师单位与姓名

③授课年级

④设计思想(理论依据)

⑤活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⑥活动准备(教学用具、材料,如空白A4纸若干张,彩笔、眼罩、录像资料等。)

⑦活动过程

⑧活动反思

2、活动(教学)过程的结构

引入话题 前提

创设情境 依据

展开讨论 基础

树立样板 手段

联系自我 重点

反馈矫正 目的

总结升华 核心

从逻辑层次上来讲,围绕核心理念,由浅入深,由部分到全体,由人际表层互动到分享互动,由行为层次到情感层次再到认知层次,逐步深化主题,前后连贯一致,过渡自然,首尾呼应。

四、时间进度适当

1、有利于学生感受和体验。

2、有利于教学任务完成。

3、可以探索上大课。

五、游戏活动有针对性

1、游戏活动是为教学内容与目标服务的。(不提倡但可以纯热身)

2、活动的指导语要清晰(规则明确)

3、活动的秩序管理(活而不乱)

4、活动之后要有分享和总结(热身活动不一定要分享)

5、活动不要太多。

6、活动要难易适度、动静相宜。

7、活动要有合适的场地和设施

六、关于教室的布置

专用教室,少用传统型,多用围圈而坐式,平地,桌椅能移动

七、课件与内容匹配

图片、音频、视频的表达一定要和内容相匹配,烘托内容,突出内容,和内容保持一致,要繁简得当。

八、教师要准备自己

1、心理教师的心理、精神状态

2、心理教师的衣着装扮

评价篇

一、辅导理念的积极正确

1、理念第一,技巧第二;理念会生发出技巧。

2、对相近概念交叉概念的厘清和辨析例如气质与性格、幸福与快乐、兴趣与志趣、鼓励与赞扬。

3、对历史与现实生活中一些事件和问题的看法和解读

4、对传统文化和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正确观点的反思

二、语言的感染力

讲课的语言不是书面化的、比较呆板僵化的语言,而应当是灵动活泼的、生动亲和的、有感染力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语言。

三、课堂的有序管理。

1、要充分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事先做好应对准备。

2、制定团体契约,运用团体动力来牵引和制约学生的课堂行为。

3、选出小组长或设立心理委员,协助教师管理课堂纪律。

4、活动指导语和活动的要求清晰明确,以保证活动“活而不乱”。

5、真诚表扬鼓励,有效运用考评手段。

6、善用截断技术,及时制止不良行为。

7、擒“贼”擒王,争取“刺头份子”的支持和配合。

8、对另类学生要接纳包容,巧妙引导。

9、通过布置课堂作业来调控课堂秩序。

心理健康课评课标准?(心理健康课评课标准及要求)

心理健康课评课标准及要求

心理健康课评课标准及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教学目标
      
      1. 明确性: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清晰地表达出教学活动的意图和期望达到的效果。
      2. 全面性:教学目标应涵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纸观等多个方面,确保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 适宜性:教学目标应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相适应。
      
      ### 二、教学内容
      
      1. 科学性:教学内容应基于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确保科学性和有效性。
      2. 系统性:教学内容应系统、连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进程。
      3. 实用性: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创新性: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注重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互动性:教学过程应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技术支持: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提高教学效果。
      
      ### 四、教学组织与管理
      
      1. 有序性:教学组织应井然有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 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安全性:教学活动应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 五、教学效果评估
      
      1. 有效性:教学活动应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2. 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应积极、主动,表现出对心理健康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 持续性:教学效果应具有持续性,能够在课后持续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 六、教师素养与专业发展
      
      1. 专业素养: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能够准确把握心理健康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2. 教学能力: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
      3. 专业发展:教师应注重专业发展,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课评课标准及要求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效果评估以及教师素养与专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这些标准和要求旨在确保心理健康课程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成长。

心理健康课评课标准?(心理健康课评课标准及要求)》本文由臻房小费发布于百科大全栏目,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建议!欢迎转载,请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