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春”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春天出行,也常用来比喻为政清廉,不扰民。这个词语源于古代的风俗习惯,人们在春天时外出踏青、赏花,寓意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同时,“行春”也代表着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
在现代社会中,“行春”这个词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醒人们要珍惜春天的时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倡导一种积极向上、清正廉洁的生活态度。
行春是什么意思
“行春”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xíng chūn。它主要有两个含义:
1. 古代在农历正月举行“迎春”仪式,表示迎接春天的到来。这个仪式通常包括祭祀土地神、游览春花、踏青等,以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2. 泛指春天出行,或者比喻为开始新的工作或活动。
此外,“行春”也是一些文学作品的篇名,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九首·其一》,就是以“行春”为词牌名进行创作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语言专家。
行春辞九首
《行春辞九首》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组诗作品,原诗如下:
熙宁七年春,邵州初出郊。山川扫明媚,草木渐柔美。
春深杨柳色,中有五侯宅。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云吹散日西斜,归骑还寻大堤路。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熙宁九年春,王荆公守金陵。王方好客世所珍,我亦爱之如兄弟。
邂逅得之欢欣足,岂非人生一乐事。
九日饮酒菊花丛,座间插花嬉戏红。
霜鬓不羞簪菊满,今年身健且尊酒。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来从千载香,清露净红芽。
大地春回草木苏,王孙又遇酒初熟。
屠苏散尽却饮酒,未解醉人千万输。
酒酣箕踞笑傲中,高谈雄辩惊四筵。欲知天下若何事,且看君家举子场。
腊雪初干风未起,春容满眼光明里。酒杯深浅去年同,今年更有人生喜。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醉卧北窗呼不起,数声羌管吹悲切。
天教随俗好相逢,不似今年纸岁寒。万事悠悠未可料,且将新火试新茶。
天近愁寒春倍老,人情冷暖难预料。疏慵愚拙自甘衰,肯效竞进争名早。
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旧岁千般皆如意,新年万事定非宜。冬来蛇马养春力,春来蛇马走复归。
梅花柳絮俱尽,春色属新年。欲知春光无限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人闲落梅香满袖,马走春泥白玉蹄。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三年谪守黄州城,坐看云舒卷处行。不见钓鱼台下月,飞来峰上云。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黄州守岁时,面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境遇所引发的感慨与思考,表达了超脱世俗、向往仙境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