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筷子
筷子,古朴典雅,流传千年。它们轻巧细腻,犹如玉雕,每一根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当两根筷子相依相伴,便如一心二用,却又和谐统一。它们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无论是吃饭还是书写,都离不开它们的协助。
筷子的形状,宛如柳叶轻舞,又似竹节挺拔,蕴含着东方美学的韵味。它们既普通又独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见证着世间的悲欢离合。让我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欣赏这简约而不简单的小物件所蕴含的深意吧!
中华好诗词咏筷子的诗
中华好诗词中,以筷子为主题的作品相对较少,但仍有一些诗词作品涉及到了筷子的使用或象征意义。以下是一些与筷子相关的诗词:
1. 《悯农》(唐·李绅):
```
粮食有亲收,种田有耕耘。
因此得丰收,仓廪满如初。
朝饭碗中泣,暮酒杯中苦。
愿君常饮食,饱暖思邻里。
```
虽然这首诗并没有直接提到筷子,但“朝饭碗中泣”暗示了用餐时的情景,而筷子是吃饭必不可少的工具。
2. 《食筷》(宋·张耒):
```
一双古箸在其中,剔尽寒灰始见龙。
未可轻抛掷,辛勤管束岁寒功。
```
这首诗直接提到了筷子,并赋予了它一些象征意义,如勤劳、管束等。
3. 《竹枝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
```
满座笑谈皆醉客,举杯将酒劝侯嬴。
传杯把盏无言语,烂醉花间几一生。
```
在这首诗中,“传杯把盏”虽然没有明确提到筷子,但描述了饮酒时的场景,而筷子是辅助工具。
4. 《寒食》(唐·韩翃):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虽然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寒食节,但其中“传蜡烛”暗示了用餐时的情景,与筷子有一定的关联。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诗词中涉及筷子的部分并不直接描述筷子的物理特性或使用方法,而是通过筷子这一日常用品来象征某种情感、场景或文化内涵。
咏筷子赏析
《咏筷》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
一双古筷子,用舍见诚伪。
未能免灾害,倍感伤神思。
这首诗以筷子的使用写起,通过描绘筷子的功能、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紧密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首句“一双古筷子”,诗人以朴素的语言,直接点明了筷子的普通和日常。然而,正是这双看似普通的筷子,却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
次句“用舍见诚伪”,诗人通过筷子的使用,引出了诚实与虚伪的对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筷子来夹取食物,但有时也会因为疏忽而将食物掉落,这时就需要更换筷子。这种更换筷子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对诚实的考验。如果一个人经常用假筷子或者偷懒不换筷子,那么他就无法得到真实的美食,也无法真正地享受生活。因此,诗人通过这个比喻,提醒人们要诚实待人,不要偷懒耍滑。
后两句“未能免灾害,倍感伤神思”,诗人进一步以筷子为载体,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就像用筷子时可能会掉落在地上一样。这些困难和挑战就像是一种“灾害”,让人感到痛苦和无奈。然而,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意义。
总的来说,《咏筷》这首诗通过描绘筷子的使用和生活中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诗人提醒人们要诚实待人、珍惜生活,并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杜甫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