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礼仪文化?
1.服饰礼仪
日本人无论在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都很注重自己的衣着。在正式场合,男子和大多数中青年妇女都着西服。男子穿西服通常都系领带。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装,其特点是一般由一块布料缝制而成。现在男子除一些特殊职业者外,在公共场所很少穿和服。日本妇女喜欢描眉,她们普遍爱画略有弯度的细眉,认为这种醉具现代女性的气质。
2.仪态礼仪
日本人常常是满脸笑容,然而不仅高兴时微笑,在处于窘迫发怒时,也会发笑,以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妇女在地板上就座时,总是坐在卷曲的腿上。不同的手势有不同的含义:大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其余三个指头向上伸开,表示钱;伸出小指头,表示女人等。
3.相见礼仪
日本人的名字一般由四个字组成。前两个字是家族的名字,后两个字是自己的名字。一般情况下,日本人不喜欢作自我介绍。作为介绍人,通常要说出被介绍人与自己的关系,以及他的称谓和所在单位名称等。
4.餐饮礼仪
日本人自古以来就以大米为主食,他们爱吃鱼。一般不吃肥肉和猪内脏,有的人不吃羊肉和鸭子。不论在家中或餐馆内,坐位都有等级,一般听从主人的安排即可。日本有一种富有参禅味道,用于陶冶情趣的民族习俗―――茶道。虽然不少现代日本青年对此已不感兴趣,但作为一种传统艺术仍受到社会的重视。
5.喜丧礼仪
在日本,人们仍为重视新生命的诞生。日本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婚礼前三天,新娘家里的人把新娘全部用品搬到新房;结婚那天,女理发师要替新娘打扮。现在,日本的婚礼形式多样,有在神社举办的,有在基督教堂举办的。
6.商务礼仪
到日本从事商务活动,宜选择在2-6月,9-11月,其它时间当地人多休假或忙于过节。日本人在商务活动中很注意名片的作用,他们认为名片表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因此总是随身携带。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十分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希望对方也这样做。赠送礼品时,当地人非常注重阶层或等级,因此不要给他们赠送太昂贵的礼品,以免他们为此而误认为你的身份比他们高
7.旅游礼仪
在日本,很多街道没有名字,迷了路可求助于警察,市区的公共汽车四通八达。 坐出租车费用很高。 在日本不很流行付小费,如果拿不准,就不要给小费。付小费应把钱放在信封里或用纸巾包裹着,日本人认为收现钞是一件很难堪的事。
8.主要禁忌
日本人不喜欢紫色,认为这是悲伤的色调;醉忌讳绿色,认为是不祥之色。他们忌9、4等数字;他们还忌讳三人一起合影,认为中间的人被左右两人夹着,是不幸的预兆。日本人讨厌金银色的猫,认为看到这种猫的人要倒霉;他们也不喜欢狐狸。
日本礼仪文化起源
日本礼仪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中国文化和韩国文化的影响,以及日本自身的独特发展。以下是一些关键时期和事件,有助于理解日本礼仪文化的起源:
1. 绳文时代(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
- 绳文时代是日本文化的早期阶段,以绳纹陶器为特征。这一时期的礼仪主要是原始的、自然发展的,与农耕社会和祖先崇拜有关。
2. 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
- 弥生时代带来了农业社会的兴起和金属器的使用。随着更多中国人、朝鲜人等迁入日本,汉字、儒家思想、佛教等文化元素开始影响日本礼仪。
3. 平安时代(794年至1185年):
- 平安时代是日本文化的黄金时期,也是礼仪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日本模仿中国的礼仪制度,并结合本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日本礼仪。例如,茶道、花道、武士道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4. 室町时代(1336年至1573年):
- 室町时代是日本中世纪时期,礼仪文化继续发展并融入了更多的民间习俗和地方特色。同时,武士阶层的崛起也对礼仪产生了重要影响。
5. 江户时代(1603年至1868年):
- 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的后期阶段,礼仪文化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极致。各种社交礼仪、节日庆典、宴会等都非常讲究。此外,浮世绘等艺术形式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礼仪文化的重视。
6. 明治维新后的现代日本:
- 明治维新(1868年至1912年)是日本现代化的起点。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积极吸收西方文化,并对传统礼仪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例如,鞠躬礼取代了传统的跪拜礼,成为现代日本常见的问候方式。
总的来说,日本礼仪文化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从古代的原始礼仪到现代的规范化礼仪,日本礼仪文化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