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鉴定材料的真实性主要指的是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所提交的用于鉴定的证据材料需要具备真实性和合法性。这是为了确保鉴定结果的客观公正,以及后续诉讼程序的有效进行。
1. 真实性:
- 鉴定材料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是伪造或篡改的。
- 提供的材料应当能够反映案件事实的真实情况,不得有隐瞒或歪曲事实的内容。
2. 合法性:
- 鉴定材料的收集、固定、保存等过程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合法合规。
- 材料来源应当合法,获取方式不能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 在必要时,还需提供相关资质证明或许可证书,以证实材料的合法来源。
在民事诉讼中,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对于鉴定意见的采纳至关重要。如果鉴定材料存在真实性问题,那么基于这些材料得出的鉴定意见可能无法作为有效的证据被法院采纳。因此,当事人在提交鉴定材料前,应充分了解并确保材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此外,如果当事人故意提供虚假鉴定材料,可能会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伪造、毁灭重要证据的行为可能受到罚款、拘留等处罚,如果构成犯罪还可能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