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房屋买卖有什么风险呢
拆迁安置房屋买卖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产权问题:
- 拆迁安置房的土地使用权是划拨的,通常没有使用期限。但即使如此,拆迁安置房的产权性质和上市交易条件可能受到限制。
- 如果房屋是集体土地上房屋,那么其所有权人可能不是合法的产权人,这可能导致无法办理过户手续。
2. 合同风险:
- 在购买拆迁安置房时,与开发商或房屋征收部门签订的安置补偿协议可能包含了对未来房屋买卖的限制条款。
- 如果协议中未明确约定房屋的具体位置、面积、价格等关键信息,或者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条款,可能会给购房带来隐患。
3. 政策风险:
- 政府的拆迁安置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原有的安置方案不再适用,从而影响房屋的买卖。
- 如果政府出台新的政策,对拆迁安置房的买卖提出新的要求或限制,购房者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交易的可能性。
4. 质量风险:
- 拆迁安置房屋的建设质量和配套设施可能存在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尤其是在房屋交付后的一段时间。
- 如果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且开发商或房屋征收部门拒绝承担责任,购房者将面临损失。
5. 交付风险:
- 开发商或房屋征收部门可能未能按照约定的时间交付房屋,导致购房者无法按时入住。
- 在交付时,房屋可能存在未完善之处,如水电燃气未开通、装修质量问题等。
6. 法律风险:
- 如果在购买拆迁安置房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如隐瞒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信息,购房者可以依据合同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权益。
- 但如果购房者自身存在过错,如未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也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购房者在购买拆迁安置房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 仔细阅读并理解安置补偿协议中的所有条款和条件。
- 核实房屋的所有权证明和土地使用权证明文件。
- 了解当地政府的拆迁安置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 谨慎选择可靠的开发商或房屋征收部门,并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信誉。
- 在房屋交付前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验收,确保房屋的质量和配套设施符合要求。
- 如遇到任何问题或纠纷,及时寻求法律援助并妥善处理。
拆迁安置房买卖需要缴纳什么税,由谁付
拆迁安置房在买卖过程中,需要缴纳的税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印花税:个人购买或转让拆迁安置房,需按照交易价格的万分之五缴纳印花税。
2. 契税:购买拆迁安置房的买方需要缴纳契税。具体税率根据房屋性质和购房者身份而定,通常为1%-4%。
3. 土地增纸税:在拆迁安置房转让过程中,如产生土地增纸,需缴纳土地增纸税。税率分为四档,分别为30%、40%、50%和60%。
4. 个人所得税:在拆迁安置房转让过程中,如产生收益,需缴纳个人所得税。通常按照交易差价的20%征收。
5. 交易费:包括房屋登记费、房屋评估费、房地产经纪费等。
拆迁安置房的买卖双方需按照国家税收政策承担相应的税费。具体缴纳比例和金额可能因地区和政策调整而有所不同,建议在购房前咨询当地税务部门或专业律师了解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