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意思?
“守株待兔”的“株”,指的是农田里的一棵树。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人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农夫在田里耕作时,偶然看到一只兔子撞到树根上死了,于是他便放弃耕作,守在树旁等待下一只兔子自撞而死。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侥幸心理,妄想得到成功的愚行。
“株”在这里代表了一个固定的、静止的等待点,与“待”相结合,形象地描绘了农夫的消极等待态度。它警示人们要主动出击,而不是坐等机会的到来。
守株待兔株是什么意思
“守株待兔”是一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源自《韩非子·五蠹篇》。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具体来说,“守株待兔”的“株”指的是树根。这个故事讲的是: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他这样做,只是寄希望于偶然得到一次意外的收获,是一种极不劳动、贪图侥幸的心理。
因此,“守株待兔”的“株”就是指树根,代表着一种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心态。
守株待兔怎么意思
“守株待兔”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复句式成语。成语有关典故醉早见于东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它原义指希望通过侥幸心理不劳而获地等待收获,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
这个成语的出处是《韩非子·五蠹》中的一个故事。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他以为这样就能不劳而获,这是一种妄想的心态。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所蕴含的寓意主要有两层:
1. 不想努力,而寄希望于侥幸:这种心态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成功通常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偶然的运气。
2. 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这个成语也用来批评那些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他们总是坚持一种固定的模式或方法,不知道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总的来说,“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提醒人们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而不是寄希望于侥幸心理或不劳而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