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鹤失众
“爱鹤失众”是一个成语,其基本详情如下:
### 概念与起源
“爱鹤失众”原意是喜爱鹤而失去众人的支持。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典故。据记载,在东汉时期,有人捕获了一只鹤,并把它养在公堂上。这只鹤非常高贵,它的叫声非常优雅,于是有人就向太守献上这首诗来歌颂它。然而,太守却因为爱鹤而把这首诗给免了,说:“我为什么要爱鹤呢?我连自己的百姓都爱护,怎么能单单爱鹤呢?”从此,“爱鹤失众”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
### 含义与引申
“爱鹤失众”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因为过于喜爱某一事物(在这里是鹤),而失去了更多人(包括自己的百姓)的支持和信任。它用来比喻因为过分偏爱某个人或事物,而损害了更广泛的利益或群体。
### 出处与原文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五蠹篇》,原文为:“今之君,其于民也,曰:‘吾君之爱民,如爱一物。’……是故一物不成,天下皆弃。今爱鹤失众,以一鹤之故而天下皆失之。”这里通过一个假设性的例子,来阐述“爱鹤失众”的道理。
### 示例与用法
1. 示例:例如,在一个公司里,经理因为过分重视某个员工而忽视了其他员工的感受和需求,结果导致其他员工纷纷离职,这就是典型的“爱鹤失众”。
2. 用法: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用于批评那些因小失大、因私情而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综上所述,“爱鹤失众”这个成语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应该兼顾整体利益,不能因为过于偏爱某一方面而损害了更广泛的群体。
关于爱鹤失众的基本详情介绍
“爱鹤失众”是一个成语,其基本详情如下:
1. 成语释义:
- “爱鹤失众”意指因爱惜鹤而失去众人的支持。它常用来比喻因小失大或因某一方面的考虑而损害了整体的利益。
2. 成语出处:
- 该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德行》。故事讲述的是,王恭在担任丹阳尹时,曾因为爱惜鹤而耽误了政务,导致百姓怨声载道。后来,有人劝他不要这样做,他回答:“我宁可失去一县之令,也不能失去一只鹤。”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爱鹤失众”这个成语。
3. 成语用法与结构:
- “爱鹤失众”是一个联合式成语,可以用作谓语或定语。
- 在句子中,它通常用来描述因为过于关注某一方面(如爱惜鹤)而导致了整体上的损失或不利影响。
4. 相关示例:
- 例如,在现代社会中,有些人可能因为过于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了集体的利益,这种行为就可以用“爱鹤失众”来形容。
- 另一个例子是,一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过于注重短期利润,而忽视了长期的品牌建设和客户关系的维护,这种做法同样可以导致“爱鹤失众”,即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综上所述,“爱鹤失众”这个成语通过一个古代的故事,形象地揭示了因小失大、顾此失彼的道理,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考虑到整体利益,避免因一时的贪念而损害了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