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临高房产 >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意思) > 正文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意思)

2024-11-24 20:04:07编辑:臻房小喻分类:抖音百科 浏览量(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

李清照《如梦令》有两首,以下分别列出

1、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扩展知识:

1、作品简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全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2、作品简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李清照,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醉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3、作者简介: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意思)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意思

《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代表作,全文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的大致意思是:
      
      小时候,经常记得在溪亭的黄昏时分,我喝得酩酊大醉,以至于忘记了回家的路。当兴致消退,已经是晚上很晚的时候,我这才乘着小舟返回。却不小心地驶入了荷花深处,这让我急切地想要找到出路。经过一番争渡,终于有惊无险地抵达了岸边,却惊讶地发现水面上多了几只鸥鹭,它们被惊起飞翔,掀起了一片惊涛骇浪。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作者少女时代在溪亭游玩的情景,以及她深深沉醉其中、流连忘返的美好心情。同时,通过“误入藕花深处”和“争渡,争渡”的描绘,也展示了她的活泼、好奇和勇敢。而醉后描绘的鸥鹭景象,则进一步以动衬静,突出了溪亭的幽静和美丽。
      
      请注意,对古诗词的理解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以上只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解读方式。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意思)》本文由臻房小喻发布于抖音百科栏目,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建议!欢迎转载,请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