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评论家做什么?
我们知道,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身份和称谓,比如江礼旸老师,不仅是具有专业水准和大众公信力的美食评论家和食神、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出版过多本饮食文化书籍的自由撰稿人,经常阅读其“食”博客的网友还知道,他还是一位很可亲的爷爷。当我们问及在这么多重身份之中他醉钟爱哪一个时,江老师却毫不犹豫地回答“爷爷”。一提到自己的孙女,这位老人顿时露出了可爱的笑容,他戏言:“哪一天看不到孙女就会浑身不舒服。” 谈到何以从一个吃饭做饭的普通人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美食评论家”,江礼旸老师告诉我们: 首先,自己在复旦新闻系读研究生时期主修古文,毕业之后就开始在报社工作,从编辑、记者做起,发觉古文对于自己在写文章尤其是饮食方面的文章时有着很大的好处,对于指导众人的饮食也同样具有帮助。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式各样的餐饮店竞相出炉,各种菜肴都有其渊源可探索,不同烹饪方式都有其故事可追究。中华饮食博大精深,探索起来乐趣无穷。 此外,中国素来是一个美食大国,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饮食文化的不断发展,各个朝代都具有一些代表性的美食家如苏东坡、李渔、袁枚等,他们著有很多非常杰出的饮食著作。将这些古人的烹饪精髓和饮食箴言说与厨师们听,深受他们的欢迎,对于厨师和当代饮食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种种机缘使得江礼旸老师对于饮食文化产生了特殊的情结。 上海作为一个移民城市,五湖四海的人汇聚于此,各式餐饮及文化竞相入驻,不光八大菜系、十六帮别等本国菜系我们都能在上海轻松品尝到,就是全球各国的美食佳肴也基本都能看到吃到。江老师表示,无论是外国的餐饮,还是本国的其他菜系,想要打进当地,毫无疑问必须要进行改良和创新,唯有将外来菜肴的精髓提取出来并根据本地客人的口味进行有机融合,才能更快更有效地使这种菜肴为本地客所接受。 如今,很多注重情调的新新人类都喜欢去西餐厅,而青少年在包子和汉堡之间,大多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汉堡。谈到西方餐饮的引进是否会对中国餐饮文化造成损害,江老师充满自信地表示:“完全没有这种担心!”现在的上海餐饮市场集全国之大成,同时也是一个国际食府,餐饮文化的欣欣局面一方面折射出上海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不同国家的各种菜肴大大丰富了上海的饮食文化和人们的口腹享受,“吃在上海”将越来越成为一句经典之言。但与此同时,江老师表示,大家绝不用担心我们本国的佳肴会被淹没其中,“喜新不厌旧”是国人对于菜肴的醉普遍态度。 在各种餐饮店象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食客拥有更多选择的同时,跟随而来的一个问题是:他们也更容易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咕嘟妈咪网站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及时地来到了广大食客身边,它有着一个巨大的餐饮数据库,方便食客按照自己的条件进行检索,找到自己中意的餐饮店。对于像咕嘟妈咪这样的网络系统,江老师认为,网络作为一个新鲜而丰富的新媒体和新工具,必然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它的辐射面也将从年轻一代逐步扩大到更多年龄层的人群,江老师本人就是在很多年轻朋友的影响和网络信息的冲击下开始接触这个新兴媒体的,现在,他不仅经常会上网去查看餐饮行业的各种信息,包括有什么新开店和新口味“出炉”,更是积极地利用网络工具,建立自己的“食库门老江”博客,在信息时代有效地发挥网络工具的效能为己所用。 简单的说多接触各地美食。以及它的做法。历史背景。还有营养构造。
美食评论者
美食评论者是一个专门评价和分享各类美食的专业人士或爱好者。他们通常对食物的口感、味道、制作工艺、食材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为读者提供全面、客观、美味的美食推荐。
作为美食评论者,他们需要具备敏锐的味蕾感知能力,能够品尝出食物的细微差别;同时,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美食知识,了解各种食材的特性、烹饪技巧以及菜肴的文化背景等。
在撰写美食评论时,美食评论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标题要吸引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题,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文章的大致内容。
2. 内容要详实:详细介绍所品尝的美食,包括其特点、口感、制作工艺等方面。同时,还可以分享一些个人感受或见解。
3. 图片要精美:美食照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展现食物的美观和诱人之处。因此,在拍摄美食照片时需要注意光线、角度和构图等因素。
4. 语言要生动: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食物的味道、口感等,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美食的魅力。
5. 观点要独到:在评论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美食评论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美食体验,不仅能够帮助其他人了解各种美食的特点和魅力,还能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他们也能够通过撰写美食评论获得更多的美食体验机会和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