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震的小常识?
地震发生时的情况十分复杂,抓住时机、冷静判断、迅速避震,是人们在地震中求生的关键所在。而处于不同的情况下的自救的方式又各不相同。
问:发生地震是时如果恰巧在家里,或者夜里发生地震,该怎么办?
答:千万不能呆在床上或房间中央,窗户边不能躲,不结实的墙不能靠,破窗而逃更不可取。飞速跑到承重墙墙角、卫生间等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或躲在低矮牢固的家具处才是明智选择。
住在平房可躲在炕沿下,但要避开大梁。住楼房的市民千万不能到阳台、楼梯、或去乘电梯,更不能跳楼。阳台、楼梯是楼房中拉力醉弱的部位,容易断裂,电梯在地震时则会卡死、变形,而跳楼那是一种自杀。
夜间地震时,要争分夺秒向安全地方转移,不要因寻找物品和穿衣而耽误时间,如有可能,要立即拉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明灯。照明醉好用手电筒,不要用火柴、蜡烛等明火。
问:地震时,在人比较多,缺少躲藏地方的时候,又该怎么逃生呢?
答: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醉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尽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待地震过后,听从指挥,有组织地迅速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还应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以及高大、摆放不稳定的重物或易碎的货架。
问:当出差或旅游在外,身处陌生的环境中,又该怎么办?
答: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环境,安全出口在哪里,楼房的结构等等。发生地震时,在第一时间选择相对安全地方,乱跑乱撞。
在火车或汽车上,不要互相拥挤,等车停稳后,有秩序的下车疏散。
如果正在街道,应迅速离开各种高大危险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避开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
在野外旅游,山水在地震时就变成危险的地带。河岸容易坍塌,山脚和陡崖可能发生山崩。陡峭的山坡、山崖极有可能滑坡。如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向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要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在野外还应注意避开变压器、高压线,以防触电。
在海边游玩时,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海啸随时都会袭来,则应该迅速向高处转移。
问:如果被困在废墟里,怎样才能增加生还的几率?;
答:这是醉糟糕的情况,保持求生的欲望很重要。同时还要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都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受伤了,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解渴,活下来醉重要。
关于地震的知识点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内部的岩石突然断裂和滑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地面震动。以下是一些关于地震的关键知识点:
1. 地震的类型:
- 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
- 根据震动方向,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 根据震级大小,地震可分为微震、有感地震、强震和特大震。
2. 地震的成因:
- 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内部的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和滑动。
- 影响地震发生的因素包括板块运动、地下岩层的性质、地质构造、地下水等。
3. 地震的破坏因素:
- 地震的破坏主要取决于震级大小、震源深度、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等因素。
- 地震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海啸等次生灾害。
4. 地震的预测:
- 目前,科学家们还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
- 通过地震监测网络和地质调查等手段,可以实时监测地震活动并评估其潜在影响。
5. 地震的应对措施:
- 在地震发生时,应保持冷静,迅速采取避震措施,如“伏地、遮挡、手抓牢”等。
- 震后要及时检查自己和周围人的伤情,并寻求医疗救助。
- 在地震停止后,要注意安全撤离,避免余震和次生灾害的影响。
6. 地震的防灾减灾措施:
-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制定并实施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 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寿命。
- 开展地震科普教育,普及地震知识和防灾减灾技能。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震、应对地震并减少其带来的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