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五个因素:心理学家研究儿童道德行为, 发现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下列五项:
1智力:智力与儿童之道德判断及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儿童心理学家柯尔柏认为,较为成熟的道德判断,需要成熟的抽象推理能力作为基础,抽象的运思能力是高尚的“泛人类伦理道德”之主要条件。研究发现,十六至十八岁的中国青年,其道德判断与认知发展间的关系是55%。另一研究亦显示,智力较高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亦较高,而诚实行为与智力间的相关亦在39%左右,均显示出密切的相关。
2性别:关于男女在道德发展上有无性别差异的问题,学者们之研究结果颇不一致,有些外国的研究显示出男学生之道德判断较女学生为高。而一些关于中国儿童的研究,则显示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存在。
3亲子关系:无论道德知识、道德情绪及自我控制的意志力的培养,都是从家庭中开始,父母平时的教诲,奖励与惩罚的控制方式,管教方法与态度,行为示范等,对于儿童的抗拒诱惑,罪咎感态度,以及是非善恶的判断,均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目前我们所了解的是,温暖的家庭气氛,和谐的亲子关系,关怀与爱护的父母态度,有助于亲子之间的认同倾向,是发展道德良知的醉佳环境。诱导型纪律方式强调说理,促使儿童了解其本身行为对于自己或他人所产生的影响,有助于自我反省,加强罪咎感之情绪制裁力量;而权威型的纪律方式,注重硬性规范与强制执行,强调严厉惩罚与威胁,因此儿童因惧怕而服从,而非真正洞察行为之过错,结果反而削弱了罪咎感的制裁力量,此外,父母约束方式不一致,则有减弱儿童抗拒诱惑力量的倾向。
4友伴关系:为了发展道德良知与遵从社会规范,儿童的社会经验亦甚为重要,其中尤以友伴关系为甚,它能使儿童体验到更多的平等互惠之取予关系,在友伴参与的活动中,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有两方面对于儿童道德发展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儿童友伴共同制定游戏的规则,这种新的经验,使儿童了解规则是由人们共同制定,在特殊的需要与协议下是可以更改的,另一方面由友伴交往之经验中,使儿童逐渐了解每个人均有不同的意见,彼此之互相影响,因而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改变,对规则产生新的认识,并增进了解他人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均为成熟的道德判断与行为所必须具备的。此外,与友伴交往儿童亦能逐渐修正其自我中心
简述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
儿童道德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环境:
- 家庭是儿童醉早接触的社会环境,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儿童的道德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 父母的教养方式(如民主、专制等)、家庭氛围(和谐、紧张等)以及家庭教育内容(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都会影响儿童的道德认知和行为。
2. 学校教育:
- 学校教育在儿童道德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通过课程教学、集体活动等形式传授道德知识和规范。
-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儿童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师的榜样作用能够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和责任感。
3. 社会环境:
- 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道德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纸观会导致儿童形成不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 媒体、同伴群体和社区等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这些环境中的信息和互动会对儿童的道德发展产生影响。
4. 同伴关系:
-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与同龄人的交往,儿童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冲突以及形成群体规范。
- 同伴间的模仿和示范行为对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 自我认知与自我调节:
- 儿童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对其道德发展同样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并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和调节。
6. 生物遗传因素:
- 生物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道德发展。例如,某些气质特质或神经生理结构可能使儿童更容易形成某种道德倾向。
综上所述,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为了促进儿童道德的全面发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