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司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包含什么
侵犯公司名誉权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组织。
2. 行为方式: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这些行为通常表现为无中生有、造谣传谣、侵犯隐私、破坏名誉等方式。
3. 客体: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但本质上是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这里的名誉,是指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4. 客观方面:在客观上表现为故意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这包括使用侮辱性言辞、动作,以及散布谣言或隐瞒真相等。
5. 主观方面: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但仍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满足上述要件的行为,即构成对公司名誉权的侵犯,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侵害公司名誉权立案标准
侵害公司名誉权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行为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 行为: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例如,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
3. 损害结果:公司名誉权受到损害,包括声誉受损、客户流失、经济损失等。
4. 过错: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故意或过失实施侵权行为。
5. 因果关系:公司名誉权受到的损害与行为人的侵权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满足以上条件的,可以依法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参考法律如下: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立案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具体案件而异,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获取更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