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的认定与是否构成轻微事故是两个独立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肇事逃逸。
肇事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并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而“轻微事故”通常是指未造成人身伤亡、死亡或公私财产直接损失较小,且基本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交通事故。在轻微事故中,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可自行协商解决,也可在交警的调解下达成协议。轻微事故并不等同于肇事逃逸。
对于“轻微事故算不算肇事逃逸”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即使事故被视为轻微,肇事者也不能以此为借口逃避法律追究。如果肇事者逃离现场,仍然可能构成肇事逃逸,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因此,无论是轻微事故还是其他类型的事故,肇事者都应当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与受害者协商或接受交警部门的调解,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在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可能无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司机就要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