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赔偿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医疗事故的主体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即主体是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 医疗事故的客观要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导致患者损害。这是判断医疗事故的重要依据。损害包括病员生命和健康损害、病员身体损害、残疾等情形。在医疗事故中,如果医务人员有过错,那么这个过错就属于医疗事故的过错。
3. 医疗事故的主体主观上存在过错: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上的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4. 医疗事故的客体要件:客体是国家对医疗护理的管理制度。
5. 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必须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是指医疗机构的过错直接造成了患者的损害。
6. 患者因医疗行为而遭受损失:这包括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因医疗损害而产生的财产损失、收入损失、医疗费用、误工损失、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7. 医疗事故的违法性:如果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就属于医疗事故。
满足上述条件的医疗机构和个人,才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医患双方发生纠纷,需要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以确定是否存在医疗事故以及医疗事故的等级,进而确定赔偿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