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农村宅基地权利归属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 依法确认权属:
-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村民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个人只有使用权。
- 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宅基地的产权、使用权等法律文件可能不齐全或存在争议。
- 因此,在确定宅基地权利归属前,应首先依法确认宅基地的权属。
2. 查看登记资料:
- 查看宅基地的登记资料,包括土地登记卡、房屋所有权证等,这些资料上通常会记载宅基地的权利人信息。
- 如果登记资料中有误或缺失,应及时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更正或补充。
3. 了解户籍情况:
- 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与户籍密切相关。通常,户籍在该村的村民享有宅基地使用权。
- 通过了解村民的户籍情况,可以初步判断谁享有宅基地使用权。
4. 协商解决争议:
- 如果宅基地权利归属存在争议,应首先尝试通过协商解决。
- 协商时,双方应提供相关证据,如土地转让合同、建房批准文件等,并充分表达各自的诉求。
- 通过平等协商,往往能够达成一致意见,解决争议。
5. 申请土地仲裁或诉讼:
- 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 在申请仲裁或诉讼时,应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6. 政府处理:
- 对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 政府处理时,可以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事实进行调查取证,并作出行政裁决。
7. 法院判决:
- 如果行政裁决无法解决问题,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确定宅基地的权利归属。
总之,确定农村宅基地权利归属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操作。如有疑问或争议,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相关机构以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