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娘
苦娘,原名阿英,原名张凤妹,后改名阿英,广东澄海人,潮剧表演艺术家。以下是关于苦娘的基本详情介绍:
1. 早年经历:
* 苦娘自幼受父亲阿昌的熏陶,酷爱戏曲,9岁开始学唱潮剧小戏。
* 13岁时,她加入“老正兴”潮剧团,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
2. 艺术生涯:
* 1951年,她随丈夫张木泉到越南谋生,期间积极为潮剧团演出做准备。
* 1954年,她随团回到广州,并在多个潮剧团担任主演,包括老旦、花旦和青衣等行当。
* 她曾多次随团赴香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地演出,深受观众喜爱。
3. 代表作品与贡献:
* 她在潮剧舞台上塑造了多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芦林会》中的庞氏、《洗马桥》中的韩氏、《杨令婆》中的杨六娘等。
* 她的表演富有激情,嗓音洪亮,尤其擅长演苦情戏,被誉为“潮剧金嗓子”。
* 在潮剧界,她与姚璇秋、萧长华、李雪芳、郭兰英并称为“潮剧五大名旦”。
4. 个人荣誉:
* 她曾荣获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奖表演奖。
* 2004年,她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5. 退休后生活:
* 退休后,苦娘仍心系潮剧事业,积极参与潮剧艺术的传承和推广工作。
* 她曾受邀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地举办潮剧艺术讲座和示范演出,为观众现场展示潮剧的魅力。
总之,苦娘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潮剧表演艺术家,她的表演深受观众喜爱,为潮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于苦娘的基本详情介绍
苦娘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ǔ niáng,主要意思是指受尽苦难的妇女。这个词语出自元代关汉卿的《蝴蝶梦》第三折:“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言是军充役,早晚催并,苦娘行不得。"
此外,“苦娘”这个词组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遭受了很多磨难或者痛苦。这种用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现在则更多地出现在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
请注意,由于“苦娘”这个词组涉及到一些较为沉重的主题,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是否合适。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经历和感受,避免随意使用可能引起误解或冒犯的词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苦娘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汉语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