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醉酒驾驶和酒后驾驶是两种不同的交通违法行为,它们在法律后果、处罚措施以及社会危害性上都有所区别。以下是区分醉酒驾驶与酒后驾驶的方法:
一、判断标准
1. 酒后驾驶:驾驶人员每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并小于80毫克。
2. 全部属于醉酒驾驶:驾驶人员每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毫克。
二、处罚措施
1. 酒后驾驶:
- 罚款:通常会被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
- 记分: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
- 其他:可能还会被吊销驾照并追究刑事责任。
2. 全部属于醉酒驾驶:
- 罚款:同样会被处以较高数额的罚款。
- 记分:记12分,并且15日内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参加为期7日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学习。
- 吊销驾照:同时会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且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
- 刑事责任:如果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社会危害性
1. 酒后驾驶:虽然也会对交通安全造成影响,但相比之下,其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
2. 全部属于醉酒驾驶:由于醉酒驾驶机动车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反应速度、判断能力和驾驶技能,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四、预防措施
1. 无论是否饮酒,都应避免驾驶机动车,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2. 如果已经饮酒,应立即停止驾驶,可以选择乘坐出租车、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请朋友接送。
3. 在驾驶前应了解酒驾的危害性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交通安全意识。
总之,醉酒驾驶和酒后驾驶在判断标准、处罚措施以及社会危害性上都有所不同。通过掌握这些区分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遵守交通法规,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