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唐杜甫古诗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描写登山的古诗。下面是诗的内容: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衔泥窥梁金燕语,
谁堪折来轻鸿毛。
萧萧梁塞雁,声断衡阳雁。
古来万佳客,都曾这狂歌。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独栖。
任是无颜人,黄粱一梦里。
登高是登上高山,通常意味着超越困难、战胜艰险的象征。诗中通过描写大自然的景物和通过与现实社会的对比,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变局和自身近况的忧愤之情。诗中还展现了杜甫对现实的批判和追求理想的心境。
登高唐杜甫古诗背景
《登高》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以下是这首诗的背景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登高》的创作背景,一般认为是在杜甫流寓夔州,即今四川奉节的时候。当时,他的生活比较困苦,又遇上了秋天的凄凉景象,这使他的心情非常低落。在这种情境下,他登上了夔州的高楼,远眺四周,感慨万分,从而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诗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句,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凄凉和壮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苦闷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则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身世飘零、老病孤愁的境遇。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