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扬顿挫是什么意思
抑扬顿挫是指在诗歌或文言文中,对词句或句子的语调进行起伏变化,以增加表达的感情色彩和节奏感。抑扬顿挫主要通过音调的升降变化和停顿的安排来实现。抑扬顿挫的运用可以使文字更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使读者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抑扬顿挫是什么意思和读音
“抑扬顿挫”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yì yáng dùn zhé。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节奏的匀称缓急。其中,“抑”表示声音的低沉,“扬”表示声音的高昂,“顿”指停顿,“挫”则表示声音的曲折。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诗文、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美感,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情感表达。
例如,在诗歌朗诵中,抑扬顿挫的音调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在书法作品中,通过抑扬顿挫的笔触变化,可以展现出书法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
此外,“抑扬顿挫”还源自于汉代扬雄的《法言·吾子》,原文为:“其义例不可概举兮,若诛暴而不称矣;其言质而益疏兮,缴弹而不见矣。若此之谓也,难以实行也。何也?曰:‘其为音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焉,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焉。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若不欲,利于生者则为;在四官若欲,则必为患。”这段话中的“抑扬顿挫”被用来形容声音的起伏变化,进而引申为文章的韵律美。